作者简介:彭琪淋,中南大学11级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生。
语言是社会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它属于社会的每一位成员。语言具有全民性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①但语言的全民性是针对语言的结构系统和整体功用来说的,在实际使用中语言是存在差异的,仅就阶层来说,不同阶层的人使用的语言就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又能互相影响。拉波夫和特鲁吉尔关于语言层化变异的研究,所提出的“威望标准”的概念我们可以用来研究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语言粗俗化问题。
一、粗鄙化语言的泛滥
关于文学语言粗鄙化问题从上个世纪末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探讨。至今,语言粗俗化问题仍然存在,不仅表现在文学作品上,还有新闻、广告和人们口头用语等。
自宋代开始,由于受众需要等原因,以“三言二拍”为代表,语言由文言变为白话,言辞变得鄙俗了。明代出现了一部詈词的集大成之作——《金瓶梅词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种种因素也使得作家们的语言接近于人们生活的口语,许多通俗作品语言鄙俗化,黄色作品中充斥着脏字脏话。后来的三十年间社会主义革命使得风气焕然一新,而80年代由于社会处于新的转型期,文学作品又陷入了低俗化的语言中。至今,文学作品仍有这一现象的存在,尤其是网络小说,充斥了大量的“暴力”、“性”的粗俗描写。再看新闻作品。传统媒体较之网络媒体要好很多,网络媒体为了赚点击率,吸引眼球,常常用大尺度的照片配上挑逗的话语吸引读者。传统媒体虽然在用词上严肃的多,但仍然存在语言粗俗化问题。就体育新闻而言,其语言粗俗化现象就较多。体育报道仍然是粗俗化语言寄生的沃土。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性、体育和比赛”是报纸热销的三大要素,当今的体育传媒报道常常游走在“情色”边缘,语言粗俗。②广告作品也存在此类问题。一些学者在研究广告性别语言时就曾指出广告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这些现象亦隐含了语言粗俗化问题。比如某房地产的广告:“突破三点,让你大的心动”,某方便面的广告则是“等着你来泡”。这些充满了情性欲望的不良文化符号,对我们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二、“威望”语言的推波助澜
语言粗俗化原因众多,笔者以为,从语言的威望标准进行探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拉波夫在他的《纽约市百货公司(r)的社会分层》一文中提到了“威望”的概念。威望和人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拉波夫研究表明,高层阶级的人成为了其他等级或者较低等级的人的模仿标准,他们这种被社会公认的威望标准被称为“显威望”或“公开的威望”。同时,最下层的阶级的男性,尽管“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的”,③但他们身上强悍粗犷的男子汉气概又吸引了高层男性,从而形成了“隐威望”的标准。当人们模仿另一个阶级的人的语言时,语言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如图示:
一般情况,粗话来自于下层尤其是男性,通过模式一,粗话被中上层特别是男子在非正式场合广泛使用。这个模式照样可以解释当前语言粗俗化的种种现象。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粗俗化的描写,一旦该文学作品受到众人关注拥有大量读者,甚至被视为“经典”,那么它就拥有了“显威望”,成为了其他作家追逐的对象。比如《金瓶梅词话》的问世,引起众人模仿。网络文学不乏优秀作品,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纯粹以“性”、“暴力”等元素满足大众的低俗审美趣味,小说中存在错误的性观念、大尺度的色情描写,耽美之风十分盛行。但不菲的收入使其拥有了“显威望”。
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瞬息万变社会动态的主要参考,不自觉就拥有了“显威望”标准。而新闻要贴近人民生活。那么人民的普通生活中就有了“隐威望”的因素了。“坑爹”一词在大众中早已广为流传。当该词出现在《羊城晚报》的标题中还是引起了议论。不管这个词用在报纸上合不合适,我们看到大众语言已经影响到了报纸的新闻用语。
广告是每个人都常常接触的,甚至一些广告词成了很多人口头禅。比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快到人家碗里来”,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但一些粗俗低下的广告词俨然对分辨能力不高的观众造成了影响。广告事实上是有了“显威望”的标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模仿电视中的语言是常有之事,所以闹出了试卷上出现了“无痛的人流”这一笑话。
三“威望”语言的反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作为有“显威望”的语言,对其粗俗化的语言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搞好语言规范工作,对这些“显威望”的语言阵地必须严格管理,必要时可以颁布相关法律条文。作为文学作品,一些趋俗的语言是必要的,根据身份地位要进行人物性格化的描写。比如《白鹿原》中大量的詈词,作为乡野村夫的言语,这是符合人物身份的。但如果只是哗众取宠,为了满足低俗的审美趣味,那势必应该被阻止。新闻语言风格是较为严肃的,偶尔用流行词语博得人们一笑,比如《人民日报》用网络流行词如“给力”(原文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屌丝”(原文标题《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广告亦是如此,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好的创意自然吸引人的眼球,而不是粗俗化的语言构成的。
语言在不断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固然好,但要加以甄别,尤其是作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他们在使用语言更应该谨慎。否则,“威望”标准迟早失去公信力。(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俞香顺.体育新闻语言的“正能量”和“副作用”[J].体育与科学2013,34(1).
[4]刘宝骏.社会转型时期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J].湖北社会科学(学科视野)2005(8).
[5]张炯.关于文学语言粗俗化问题—答《语文建设》记者问[J].语文建设1995(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