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万卡》与《雾都孤儿》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杨柳 发表于:2011-06-02 10:06  点击:
【关健词】写实;浪漫手法;儿童视角;批判
:《万卡》是契诃夫对生活与社会底层的无辜孩童的命运的深切关注,对黑暗制度和时代进行了深刻的控诉和批判,而狄更斯《雾都孤儿》以真实地描绘儿童犯罪和伦敦的污秽生活闻名。两者在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时,在作者背景、写实手法、浪漫情怀等方面达到某种高度

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位多产作家,笔锋触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品几乎都获得了很大成功,《雾都孤儿》为广大读者熟悉和喜爱,契诃夫世界短篇享有世界三大师之一的声誉,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在如此丰富的文学遗产中,熠熠生辉,而且将在世界文学百花园里流芳千古。
  一、关于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狄更斯所处的时代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工业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丰富的同时,原有的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家庭和伦理道德都被破坏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日益暴露,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狄更斯的很多小说中,他用人道主义情怀批判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贫富分化、阶级矛盾以及无处不在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儿童形象在其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位倾注了极大精力,创造了儿童形象的大作家。
  安东·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崛起的最为重要的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19世纪8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它给19世纪末的俄罗斯带来的是恐怖、冷漠和悲哀,列宁称这一时期为“一种肆无忌惮、毫无理性和残暴至极的反动”。契诃夫把笔锋转向了俄罗斯社会底层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某个人的命运,而是指的整个儿童的群体,在作品里面不厌其烦的列举了他们所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隐晦的方式暗示着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对黑暗制度和时代进行了深刻的控诉和批判。
  二、深刻的写实
  狄更斯在序言中说《雾都孤儿》的宗旨是“反映的严酷的真实,甚至描写在好多小说中被大肆渲染得那类人物衣着时也不偏离严酷的真实”,他认为只有反映大量的真实才是“需要的、于社会有益的事”。小说中的奥利弗的悲惨生活就是狄更斯不幸童年的真实写照,小说情节在伦敦展开的,这也使“雾都”的伦敦因为这一作品而拥有了独特而长久的文化地域,内涵。
  契诃夫是短篇的巨匠,高尔基说过:契诃夫的小说是“内容比文字更多得多的作品”,以篇幅不大的作品在做着一件意义巨大的事情:唤起了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多的生活的厌恶。契诃夫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店铺破产以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他的小说《万卡》写于1886年,他反应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的两个小学徒,就常受到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万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看到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三、现实主义写作中的浪漫笔法
  中国当代作家王蒙在《小说的世界》中所说:“在现实主义中也有一些变化的因素。如狄更斯,我觉得他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亚古典主义的”在这里无可否认的是《雾都孤儿》、《万卡》不只纯粹客观的摹写现实,还保留着浪漫主义色彩。首先是巧合的情节结构和“圆满”的结局。《雾都孤儿》故事情节脉络十分清晰,总是在善恶矛盾对立中展开。奥利弗第一次上街目睹恰利#·贝茨偷窃的老绅士竟然是奥利弗父亲生前的好友。重新落入匪窝后,他被迫打劫人家竟然就是他的姨妈,他在姨妈的照料下度过幸福的日子,并且身世真相大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万卡》中的主人公万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情,就巧妙的选在圣诞前夜,那是老板、老板娘、几位师傅出去作晨祷以后开始给爷爷写信,诉说遭遇,作者的叙述、万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相互映衬。写完以后就跑到附近的一个邮筒,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去,梦中看见一个炉灶,炉台上做着祖父,搭拉着一双光脚,对厨娘们念信……绕着炉子走来走去,摇尾巴……其次夸张的表现力。《雾都孤儿》如奥利弗出生时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倘若奥利弗周围都是知疼着热的奶奶、忧心如焚的姑姑阿姨、经验丰富的保姆和学识渊博的大夫,他必定马上给整死,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种正反强烈对照,具有讽刺效果。
  四、友情的追寻
  《雾都孤儿》奥利弗的历险中,小小年纪的他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多的困难,是因为他时刻想着总有一天要回去看望他的好友小迪克。《万卡》的主人公万卡一再强调“来吧,亲爱的爷爷”“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向上帝祷告,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我的日子过得苦极了,比狗都不如”“替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叶果儿卡,问候马车夫;千万别把我的手风琴给别人。孙伊凡·茹科夫草上。亲爱的爷爷,来吧。”万卡写信的目的只有一个——要爷爷来把他带走,在信的末尾没有忘记对朋友的一一问候。奥利弗和万卡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没有丧失生命意识,对明天充满希望,人性尚未泯灭,他们一直寻找改变现状的途径,却没有忘记身边的朋友,这是难能可贵之处。
  
  参考文献:
  [1]贾植芳译.契诃夫手迹[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5).
  [2]契诃夫.契诃夫小说选(上、下)[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2).
  [3]王宁.精神分析[M].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4]狄更斯,荣如德译.雾都孤儿[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