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个体差异的存在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其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和举止,发现不同学生或者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因此,他强调教学活动应“因材、因时”施教。 对此,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学理念便日益成为国人教学活动的原则和策略。
显然,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由个体差异而导致的一些比较突出问题,即:教学班人数偏多,学生体质、身体素质、对各运动项目的兴趣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却缺乏因材、因时施教的教学思想,不分学生性别,不分其基础好坏,均按照同一方法、同等要求去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进步不明显。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不同类型学生、不同时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练”转变成为“我要练”,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回眸、述评与应用
国内外学者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对“分层教学”理念开展了丰富的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心理学家冯特(1879)发现了对于同一刺激,各人反应存在不同的现象;美国学者汤姆林森(Carol Ann Tomlinson)在其《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我国学者罗慧慧认为“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机能的不同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不同方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真正做到因材、因时施教,保证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基础知识状况,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智力能力、学习动机、技巧方法的掌握等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状况程度。分层教学正是在总结以往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都进行优化,并按照新世纪以来国家关于教学新规定的要求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方法与内容
1.“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在于按学生的单项能力进行动态编组,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位学生单项能力和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每一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上一组别的则升一级;对那些相对不认真,技术停滞不前的则降一级,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分层教学的具体分层方法。根据上学期达标成绩及实验初期的测试把学生按身体素质运动水平以及不同项目各分为三个组别。即A层学生学习目标应高于课程标准,超进度学习;B层学生学习目标基本与课标标准一致,稳中求进步;C层学生学习目标略低于课程标准,教师将学生学习重点放在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面向差异,分层施教。
根据差异,分层评价。对A层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评价上起点要高点,评价形式以自评和组内互评为主,评价的重点以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为主;对B层学生的评价以相对评价和个体评价为主,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C层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评价上难度要降低一些,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形式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侧重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和学习进步程度。
制定出这样严格的升降级标准,并向每一位学生公布。以每完成一个单元或者每月定期的评价(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作为升降级的依据来决定每位学生下一阶段的编组情况,重新划分层次,明确新的教学目标。
3.分层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民族传统体育、体操等等许多内容的教学计划。在这份教学计划中,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的球类运动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一部分。这也是区别于对照班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在分层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不定期的进行测评,达到要求和进步比较快的学生也可以给他们一些自主的时间。这样就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比”“帮”“促”中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仲崇兵.初三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罗慧慧.关于体育课分层教学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0).
(作者简介:黄 旭(1970.8-),男,四川苍溪人,大学本科,中教一级,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