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野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文化学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肖常沛 发表于:2015-12-15 14:05  点击:
【关健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发展;文化引领
摘 要: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对职业教育发展动力、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实现转型发展,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42-02
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有时被笼统地称之为“文化”,它们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转型期。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变革做出了反应。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职业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学生职业发展找到突破口,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生利成人达己,回归职教目的
1. “拼爹”的迷雾
青年学生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压力非常敏感。近年来,他们的就业倾向发生明显转变,相当一部分人把进入高福利和高稳定的体制内单位就业作为首选。社会舆论和个别媒体渲染就业“拼爹”,放大就业“拼爹”的主流假象。毋庸置疑,“关系网”网走了就业机会和资源,但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看重的还是学习个人的能力与素质。能力才是就业最重要的法宝。
一个公平而理性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发展机会平等、上升通道顺畅和阶层有序流动的社会。唯此,国家才能永葆活力和创新力,社会才能稳定发展。而就业“拼爹”这种文化导向,极大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破坏了社会公平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挫伤了青年学生追寻梦想的信念。
要打破就业“拼爹”的文化认同,必须把权力关回笼子,同时还要回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来探讨出路。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人与岗位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这既与我国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转型升级等诸多因素有关,也与教育自身相关联。
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然而有的教育却偏离了这个目标。有的学校热衷于搞中专升专科、专科升学院、学院升大学,再由综合型大学升研究型大学,走的是千篇一律的升格老路。殊不知,学校的层次不是“升”上去的,而是从服务中来。有的学校什么专业热门就开设什么,教师熟悉什么内容就教什么,至于能否满足用人需求,能否顺利就业,则靠学生毕业后出去“拼爹”“拼运气”。因此,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学生不“拼爹”而靠“拼能力”成才而努力。
我们的教育既要为学生“拼能力”托底,还要培养他们“拼能力”的文化自信与自觉,让他们对这个社会和时代充满信心和责任,把进入体制内就业看得淡一些,燃起创业、创新的热情,并教育学生有摔跟头、吃苦头的勇气,真正能立起来为社会服务。
2. 打开窗口:学习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形势好,主要是有市场需求。但就业率高的背后仍有隐忧,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职业教育看好,有的对职业教育不太了解,认为职教是“低层次教育”。由此可见,“学而优则仕”的信条根深蒂固,这也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真正的职业教育是什么?也许一般人对此尚处于迷茫中。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名篇《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中提出:“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所谓生利,就是创造物质财富或增加社会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诠释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呈现了以生利为宗旨、以成人为目标的教育态度和教育价值观,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去年,我有幸访问了德国柏林州农业园艺职业学校。该校由彼德先生于1904年创办,是德国一所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农业院校,开设有林业、花园设计和动物护理等专业,每个专业对应相应的职业,每个专业方向对应具体岗位。据校长莱纳·莱姆格鲁贝尔先生介绍,该校的一位毕业生自己开办了一间花卉园艺公司,专门根据客户的个性需求,培育供应花草苗木,生意非常好,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非常高。这是普通花农大批量重复劳动无法做到的,因为其中加入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因素,这正是德国蓝领进入中产阶层的缩影。德国的职业教育“生利”功能明显,社会认可度高,学生不会因为上职业学校感到有失面子,而是非常乐意地接受职业教育。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批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些指示令人深受鼓舞。由此可见,以生利为宗旨,以成人为目标,“生利成人”是检验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速度向质量转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将会产生大量有别于以往的人才需求。如果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新型人才,他们将创办更多的新型中小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成长为新兴的中产阶层,可以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声望和文化认同感。坚持“生利成人达己”的职教理念,有助于构建真正的创新职教体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更多的青年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财富的创造者,让职业教育真正从弱势教育走向主流教育。这既是一种期待和憧憬,又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二、跨越文化鸿沟,回归职教本色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了人们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在校生2550万人,其中高职800余万人,中职1750万人。这些青年学生通过职业教育不断进入社会和现代产业,他们需要克服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要成功跨越文化鸿沟,实现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嬗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