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教师的教学水平,语言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但要达到教学目的,还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为知识的接受者”,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该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模式为“个体的课前准备——小组课前探究——课上活动”。在该教学模式下,我有几点心得体会如下:
1 注重个体的课前准备工作
这里的课前准备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就是预习,把不好的问题整理出来。另一层含义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那个知识点不理解或是理解不透,那个问题不懂,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学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听课时学生不会被动,对已会的问题有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对正在思考的问题有解决的作用。可见课前预习是多么的重要,为了提高课前预习的作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把难点重点告诉学生,可以布置一下简单的练习,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在讲授《复数与复数集》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解方程,方程1: :,方程2: 。学生问我:方程2有解么。我回答:方程1有解,方程2目前没有解,那什么时候有解呢,请你们预习下节课找答案。学生都知道一个实数的平方一定大于等于零,学生突然接触到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负数,一定会激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会出这个题目呢,什么数的平方等于负数呢。疑问困惑出现在学生的脑海。新课没有开始就已经吸引了学生。在没有老师指挥的情况下,预习、讨论自然而然的展开了。可见教师帮助学生预习是多么的重要啊。
2 注重小组课前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的含义是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众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群体功能不但体现在课上,也体现在课下。在课前预习中,个体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自己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进行解决,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教师指导和引导各个小组探究学习。例如《椭圆》第一课时,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就指导学生组间讨论探究,组间解决不了的就拿到课上,由教师和组完成。这就实现了组内学习,组间学习,组与教师学习,使自主合作式学习更加灵活多样。
3 注重课堂活动设计
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礼物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该模式下一定要学生多做做,多讲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一定要彻底消除。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结合课上的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注重问题的梯度和深度。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问题设计时要讲究艺术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深度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题可做,都能做对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的舞台,鼓励每个学生的信心。准备例题和练习时就要有梯度,给学生一个适应准备的过程。学生能做对题,就会有成就感,就会对自己有信心。成功和信心总是联系到一起的。成功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信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及其图象性质》一课时,如果简单直接的导入,知识的传授会变得很唐突。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函数的概念,我用一个细胞分裂的例子来制作教学课件,以此导入新课。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有趣的例子,生动的课件,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引出了指数函数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李雅琪 利用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品位数学运用数学 《中学数学月刊》[J] 苏州 中学数学月刊编辑部 2008年 12期 7至8页
[2] 罗增儒 解题分析、应该有“第二过程”的暴露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
[3] 万兆云 利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改进数学教学 《现代教学》 [J]上海 教育报刊总刊 2008年12期 16至18页
[4] 赵惠琳、葛天涛、甘鹏飞 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教育信息化》[J] 北京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 2008年11期 17至20页
[5] 张俭民;基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