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特点及其优化配置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安云初 发表于:2010-09-17 09:16  点击:
【关健词】独立学院;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其目标就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收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应当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优势,坚持依托与自主并举,校内与校外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实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辞海》的解释则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但如果仅仅将资源理解为天然的资财未免有失狭隘,因为实际上,许多后天形成的物质或非物质材料,如房屋、设施设备、品牌、声誉等,既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生活或生产劳动的重要资料。因此,资源应当是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需要或者可以利用的一切材料。强调“一定技术经济、经济条件下”这个前提条件,是因为资源具有相对性。某个时期、某种技术条件下不被人类所认识或不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材料,当人类对其认识程度加深,或技术水平提高后,就成为了重要的资源。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维持独立学院实习、实践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材料。它们除可以依据外在的物理形态区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外,还可依据其他不同的区分标准进行分类。如依据其所有权的不同区分为自有资源与社会资源;依据其构成要素的不同区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依据其可迁移性区分为固定资源与移动资源;依据其耗损程度区分为消耗性资源与非消耗性资源,等等。为了研究的方便,本研究中的资源一般指有形资源。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具有教育性、积累性、稀缺性等特点。
  所谓教育性,是指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从物质层面而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与应用于企业等生产部门的资源并无二致,但其教育特色仍然非常鲜明。举例而言,同样的机器设备,企业为生产效率考虑,在设备布局时注重紧凑,在设备标注上注重简洁。但当它们被应用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践时,设备之间就必须留出必要的空间以便教师讲授和学生观摩、操练,设备上也应当悬挂或粘贴使用说明和操作程序等文字标示供学生查看。
  所谓积累性,是指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具有持续累加的特点。虽然其中一部分资源属于消耗性资源,一些非消耗性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但绝大部分资源都是非消耗性资源,它们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一旦建设完成,就能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使用。因而,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资源在整体数量上必然不断累加。这种累加既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给独立学院带来沉重的管理压力,也妨碍了资源的更新换代等。
  所谓稀缺性,是指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就其数量而言整体上呈现不足,就其质量而言永远处在有待提高的过程中。其主要原因,一是资源配置的速度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独立学院诞生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是在原有的普通公办高校无力承担扩招任务后,由政府主导而建设起来的,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类型。它的举办初衷就是为了分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沉重压力,其诞生之时又适逢生源高峰时期,因而其办学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而在规模飞速增长的背后,资源配置的速度却远未跟上。二是与资源配置的滞后性特点有关。独立学院诞生10余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也经历了10多年的艰苦摸索。创办初期,独立学院纷纷追随其“母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直到今天,独立学院才初步形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资源配置的相对滞后性,使得独立学院在短时间内难以配置足量的实践教学资源。三是独立学院建设的时间尚短,积累时间也短。因而,总体来说,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普遍处于不充足的状态。
  如何运用体制、机制优势,实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依托与自主并举,校内与校外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一、依托与自主并举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中的“依托”,有其特殊的含义。它主要指独立学院对申办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适度、合理利用。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1]这一规定是独立学院依托申办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法律依据。
  独立学院依托申办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而带来的合法性,与申办高校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而带来的便利性,与申办高校专业上的趋同性而带来的稳定性等。但必须注意的是,必须把握好依托的度。如果将依托变成依赖,忽视自身建设和积累,将严重损害举办各方的利益,给独立学院和举办各方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正确处理依托与自主建设的关系。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独立学院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资源的结构、规模等还处于不断的摸索和调整中,因此,依托申办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既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独立学院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但是,在依托的同时,必须统筹规划。在依托的同时,抓紧自主建设。申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已经基本稳定,学科和专业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资源的余缺状况已经基本清晰,这就为统筹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申办高校富余的资源、独立学院短期内难以建设完成的资源和一些高端资源,应当以共享为主;而一些需求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基础资源,申办高校紧缺的资源,以及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特殊资源,则要立足于自己建设。
  二、校内与校外结合
  校内与校外结合,是指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不仅要立足自身,立足校园之内,也要开拓思路,拓宽视野,改变传统的闭关自守、固守校园的建设模式,主动走出校园,寻求校外合作进行资源建设的机会。
  我们这里的“校外”,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校外”,这是就空间而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除了要充分利用校内空间,还要把眼光放得更远,将资源配置的空间拓展到校园之外,以解决资源配置的空间制约问题。二是“与校外”,这是就建设主体而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要改变仅仅凭借自身力量的做法,与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充分发挥校外主体的资源优势和合作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校内与校外结合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这是由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习、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现场见习、实际操作才能培养出来。独立学院虽然可以在校内自行建设一些校内实习、实践场所进行教学,或购置一些设备供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但它终究是模拟和仿真性质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有较大的差别,难以取代校外实训基地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无论从其完备性、先进性,还是从其系统性来说,一般也都远远超过学校为实习、实践教学所配置的资源。另外,企业的技术人员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作为实训老师,其所具备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收益更多。因此,企业既是学生实习、实践,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独立学院要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建立稳固联系,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等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为我所用,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