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形势下,社会呼吁创新、开拓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新课程改革,社会的发展,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的需求将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得更为强烈。教师要努力走出传统教育的阴影,抛弃旧思想,树立新观念,超越自我,努力创新,更新观念。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活跃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进而构成新的知识。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疑问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教师改变“填鸭式”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为人先,打破传统观念,摆脱原有的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展、新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抛弃“填鸭式”教学,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允许学生“异口异声”。即使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的说出一些课堂上不该说的话,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把学生想象的很坏。教师不能做话语的霸权者,应学会做学生话语的聆听者,解决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向老师、书本、权威挑战。
三、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新理念,使知识变的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应用教材。课本只是一个中介物。教师应依托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树立时时处处为教育的思想,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教师要不拘泥于课本,把反映时代的气息、热门话题,作为“补充教材”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问题,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变变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育学生用“小眼睛,看大世界”。
四、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景可以改变人”。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景,这样的教学情景能感染学生、唤醒学生,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循循善诱,努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改变学生被动学、苦学为主动学、愉快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五、教师要推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注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创造这种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就要有“民主”的观念和学生平等对话。教师给学生松绑,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冒险,要让学生敢于说:“我不会,我不懂,我不同意”。要让学生敢于挑战教师,还学生不爱学、学不会的权利,有学会了不听的权利,有选择学习的权利。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采取自己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选择内容、途径和方法,不将一个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头上,体现主体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及其发展。陶行知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学会思索和创造,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善于思考的人,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敢于创新的人。
六、教师要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去对待孩子的成功,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孩子的失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情感,都有自己的自尊,都渴望教师的关爱,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尊重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有过错,被孤立的学生。
鼓励可以使白痴成为天才,贬斥可以使天才成为白痴,多看学生的优点,学生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教师要多鼓励、欣赏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欣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鼓励他们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超越自我。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有很多知识需蹲下身子向学生学习,对学生应多肯定,克服惟我独尊的传统观念,发现不足,鼓励学生努力超越自己,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是勇于探索的研究者、实践者,是不断总结的反思者,要边教边学,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