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30万人,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可想而知。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仅包括学历、技能、经验、证书等硬实力的要求,也包含了人际交往、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创新素质、诚信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软实力的要求。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十分注重视自身“硬实力”的提高,而忽视“软实力”的培养,因此,开展如何提高其“软实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概念及内涵
“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1990年,他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的概念。2004年,他又在《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补充。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即通过吸引,而不是以强迫或收买为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能力。[1]
在我国,最早使用“软实力”概念的是王沪宁教授。1993年,他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一文,文章对“软实力”的特点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把文化看作一种软实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概念。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2]
这以后,软实力问题在我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来自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学者都将软实力理论引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当中,并进而提出了更多的见解。
国内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徐小平老师的报告中曾说过:什么是软实力,是学习,考试,拿学位之外的一切应对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分类为:找工作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
辽宁工学院刘刚2007年2月在《希望月报》发表的《大学应加强学生“软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既有“硬能力”,也有“软能力”。所谓“硬能力”,是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比容易评估的素质,有量化的标准;所谓“软能力”,是指团队精神、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创新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不太容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养。[3]
二、“软实力”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备素质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注重考察毕业生的“软实力”。据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项题为“大学毕业生哪些素质被用人单位看重”的探底调查显示:责任意识(77.8%)、敬业精神(71.3%)和团队合作精神(69.4%)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各项指标中位居前三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曾面向企业开展过一项调,参与调查的55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50%表示希员工有团队合作精神,37%表示要有责任感,30%表示要有创能力,20%表示喜欢招聘“自信”的人,60%强调要有诚实的品质。纵观国内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注重应聘者的“软实力”。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培养的途径探析
(一)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软实力”培养机制
“软实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前提。高校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树立以学生得全面发展为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硬实力”稳固发展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的科学体系,培养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各类实用人才。
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软实力”培养的科学体系
(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软实力”培养体系。在校内,高校各部门要改变目前重“硬实力”轻“软实力”的局面。首先,学校应在结合专业发展、学生成才、社会用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其次,学校应建立多部门参与和配合的组织机构,齐抓共管。如:教务处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在教学计划中加大提高学生软实力的课程内容,学工部在抓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中要与教务处及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一个对学生“软实力”培养的整合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大学生零距离适应社会成为可能。在校外,学校各专业相关的单位应积极与校外单位部门接洽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以形成学生“软实力”培养的长效机制。[4]极大地提高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就业竞争能力。
(2)建立大学生“软实力”考核机制。高校应把学生“软实力”作为素质考核的指标加以细化,加大“软实力”评价在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权重。高校可摸索建立学校主导、用人单位支持、大学生参与的“软实力”考核机制,同时把学生软实力培养的要求写进学校学位授予条例,与学位挂钩,按学期、学年进行考核,毕业时进行最终评定,凡学生“软实力”的学分低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能力学分者,不授学位。
2、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
“软实力”是大学生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隐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为大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激励、熏陶、引导和示范的积极作用。济宁医学院近年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软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护理学院培养的男护生,就业率达到100%。
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护士技能大赛、诚信教育演讲比赛、举办模拟求职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近年,学生在国家和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及其他比赛中获得奖项五十余项。护理学院2003级8名学生在2007年12月济宁市卫生局举办的护士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