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走向成熟的时期。大学生作为青年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学习、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们除了在生理上发育成熟、在文化知识技能上提高以外,还面临着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各种冲突和挑战,因而其个性既有与同龄青年的相似之处,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自我意识方面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日益成熟,他们已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独立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他们的自我认识日益深刻、全面。在对自己的评价方面,大学生也开始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尺度观察、分析和评价自己,然而这种自我认识和评价常与实际的自我状况有一定差距,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他们的自我体验也十分丰富,如自我满足、自我厌恶、忧虑等,但由于正处于成熟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体验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波动性很大。另外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感较强,使他们在与人或事接触时容易产生敏感的自我体验,如大学生对老师和同学所做的评价比较计较,若某方面与自己的需求相违背,就会在内心产生严重的反感情绪;若周围同学对他看法不好,便感到极度不安。
2.人生观方面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适应社会某种需要的人。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逐步稳定,但还不算完全成熟,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表现异常活跃,充满矛盾和动荡。而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一些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因素,不仅妨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还会影响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如不及时矫正,必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环境、社会生活条件、社会实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有资料显示,以下因素对大学生的个性有重要影响:(1)学校领导者与教师——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意志左右。(2)大众传播工具——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报刊等对大学生的影响极大。(3)社会文化——大学生和其他人一样,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明显地或潜移默化地受到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等社会文化的影响。(4)班级集体和非正式集体——班级集体的氛围对大学生个性的影响非常大。另外,大学中有许多由学生发起组织的社团,这些社团也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5)教学内容——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教学内容会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深刻的影响。(6)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灵活与死板对学生的思维有直接影响。(7)校友——大学生非常关心校友的职务、职称、收入、住房等,校友的今天也许就是自己的明天。(8)地理条件——大学生的出身地和大学生所在大学所处的地区环境都对他们的个性有影响。(9)家庭——家庭的经济收入、知识结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以上的分析,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个性,应重视个性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努力创造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的内外条件。
那么,应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呢?
1.加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只有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统贯一生,生命才有意义,才能形成健全的个性。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三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对社会、人生及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持正确的态度和认识,采取适当的行为反应。
2.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和社会风气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和行为。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读书环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减少不良个性的发生。
3.及时对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不良倾向给予辅导、矫治
在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由于种种因素,他们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产生心理挫折,如果这种冲突解决不当,会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形成一系列个性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工作者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加以引导,使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
4.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只有从外部转向内部需求,才能全面持久地发挥起效能。自我教育就是依靠自我意识对个性的表现及发展的调适作用来影响个性的成长。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依此付诸于社会实践,切忌对自己过分苛求,奋斗目标应确定在自己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从而保证自己经常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
5.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大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交往和联系,多和同学、朋友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这不仅可以使人增进理解、开阔心胸,还可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大大增强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
6.丰富自己的业余兴趣
兴趣广泛,可以使人在孤独、抑郁时,通过娱乐活动防止心境的压抑,使身心得到有益的休整和放松。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学习起来干劲十足,但一闲下来便郁郁寡欢,甚至稍遇挫折就苦思冥想或酗酒、吸烟等,都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构成有害影响,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使人感到充实,心情轻松愉快。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可以使个性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66-77.
[2]蒋晓荣,李随成.论大学生个性培养.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4).
[3]张向葵,刘秀丽.发展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