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逐步增加了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关注,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学习和课程教学等产生的影响也逐步得到认可。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各项能力发展和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当前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自我期望过高、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等。新形势下,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学校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培养。
1 当前中职教师心理素质的现状
根据当前中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可知,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特征集中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对于个人发展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因期望值过高从而导致了部分教师对于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工作业绩的提升。这种现象对于刚入职的教师来说比较明显,因为刚入职的教师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入职门槛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思想觉悟,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更高的期待,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必然会给部分教师带来一定的挫折感。二是中职教师间的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容易因各种小的事情产生抵触情绪。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中职教师来说,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其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高。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处理的敏感度因人而异。通常来说是职称较高、职务较高的教师比普通教师具有更高的人际关系敏感度,因为他们涉及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会引起更多的人参与到利益的分享和竞争当中。
三是中职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心理素质更加健全。从教师工作的本质来说,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育教学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必须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为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四是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中的焦虑问题。焦虑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举例说,教师的焦虑既有个人主观的焦虑表现,也有客观无条件的焦虑反应,注意力不集中、恐慌心理等。一方面,教师的焦虑是对个人工作高度要求的表现,是教师业务素质提升、能力提升诉求的心理表现;另一方面,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中也会呈现出抑郁的问题,通常包含有沮丧和绝望的情绪,是由于某些事件引起悲伤或闷闷不乐的情绪。当然,还会有角色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等心理素质表现。
2 新形势下中职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2.1全面了解中职教师的心理需求
中职教师作为一个公益性职业,也有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诉求。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心理诉求,深入分析中职教师的各种需要,包括个人发展、业务提升、职称评审等方面的诉求。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正确分析教师的各方面诉求,满足合理的诉求,引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诉求;明确中职教师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和人际发展需要,以培养正当需要为主体,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事业观;发挥积极心理学对中职教师心理素质的调节作用。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个体的认知、个体的实践和个体的自我评价来探讨人的潜能、积极品质的发掘,使个体能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2.2加强对中职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
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以培养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为核心,职业心理素质是教师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实现从职业化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地区对于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已经开始,但是对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还仍有不足之处。当前,各地区在对中职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的探讨已经在关注教师职业成长的意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化。对中职教师职业心理的研究,应该采用跟踪研究和横断研究的多种方法,探索不同教师不同心理层面的职业心理素质情况,为后面开展相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信息基础。
2.3公平合理地处理中职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
为提高对中职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处理好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心理。有效解决中职教师的心理挫折,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中职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工作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中职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等方面必然会遇到一些心理挫折,这就需要抓住机会,采取措施有效帮助解决,缓解心理挫折问题。一方面,心理疏导可以引导一个人的认知产生创造的变迁,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中职教师的挫折太大,则会带给中职教师更多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必然会给当前的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铸造中职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品质。
【参考文献】
[1]陈菲儿.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及提升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张育人. 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优化研究[J]. 青春岁月,2011(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