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满足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业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
一、教师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
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当学会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情绪,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当前教师收入并不高,工作又繁杂,造成教师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对于偏远薄弱的农村学校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心理问题,并且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学会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用“激情”感染学生,才能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
二、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
相关研究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与积极的学业情绪之间存在正相关;权威型、放任型领导方式与积极的学业情绪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启示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民主型的领导和管理。教师应当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让自己与学生感情上融洽,心理上沟通,不是居高临下显示自己的权威,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学生面前尽量少受自己的角色行为限制,走到学生中间去,做学生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真正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也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打消了学生种种顾虑,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三、教师及时而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业情绪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般而言,表扬、鼓励要比批评、惩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表扬和鼓励可以滥用。任何批评和表扬都要适当,让学生感到有理有据才有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非常棒”“回答得不错”“回答很有创意,掌声鼓励”等激励性的语言使全班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愉快的环境,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避免“无助感”的产生,减少了消极学业情绪对学生产生的破坏性作用,由此,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
四、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资源,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学业情绪是学生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情绪体验。由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方面的学习成绩、面对的压力等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业情绪状况,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一些与情绪有关的知识,使学生面对挫折,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