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分析

来源: 作者: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西路24号外国语中学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第四大媒体,电脑和互联网已成为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在给中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产品和无限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网络所具有的魅力和健康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网络心理障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代文明病。自私孤独抑郁、网恋、游戏成瘾、色情并称四大“网络心理障碍”,已成为困扰中学生“网虫”的主要病症。

网络心理障碍在医学上的解释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网络心理障碍的起因应追溯到口唇期,婴儿通过哺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保留了对代表母爱的温暖、关怀、安全等美好感觉的回忆和思念,而患者通过上网,重新获得这种从口唇期结束后就似乎消失而又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感。学习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社会交往恐惧等,为了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之中。网络心理障碍导致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混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自残意识和自残行为。

中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学生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且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成熟的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易出现思维的片面性。青春期的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评价易理想化,中学生普遍有一种英雄情结;“追星”、崇拜偶像都是这一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他们总爱把自己置于某种想像的环境中,扮演或模仿自己内心的偶像。孩子在成长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往往为家长所不解甚至忽略,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他们会很留意自己外表的变化,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里会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进而渴望表现自我、乐于被人赞赏甚至崇拜。孩子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很难得到这一心理的满足,而在网络游戏中却能满足他们这种自我夸大的心理。

其次,中学生在学校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长时间处于压抑紧张的状态,而不能放松释放。回到家中,父母还要以各种方式补课、请家教,这些导致中学生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压抑和苦恼期,长期受压抑需要一条途径加以宣泄,而上网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途径。

同时由于孩子父母工作繁忙或单亲家庭导致孩子和父母交流极少,部分家长极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把对孩子的爱简单理理解为付出,而不管孩子的自身成长的需要。我做过简单的调查,学生回家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是这一周考试了吗?得多少分?造成孩子对家长特别反感,而不愿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告诉家长,还有一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或天天沉迷打牌,或为感情困扰而自顾不暇,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和亲密程度。而中学生缺乏独立能力,而中学生交际范围和能力也十分有限,当他们在依附于家庭,却无法从家庭得到温暖时,便会转而利用网络的交际功能从中寻找温暖,也易因此沉迷于网络。

再有,由于我国目前性教育滞后,中学生生理上趋于成熟。但性心理却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极易受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拔。中学生沉溺于上网,尤其是黄色网站,其危害性极大。首先会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中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于中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可能使中学生产生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阻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是举止失常、神情恍惚,性格愈加怪异。

再次,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评估方法,高考选拔人才的形式等原因,中小学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多侧重于学业,以学生成绩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使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和思想压力,也会过早地把孩子的发展方向局限于某一方面。

在中小学附近都有网吧存在,而这些网吧中又普遍存在刻意吸引学生上网的现象。青少年由于存在爱模仿、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所以各种网络流行语言极易在校园内盛行,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各级管理部门监管的漏洞也是青少年沉迷于上网的原因。

网络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课题。开展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做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各级社会监管门扎实工作,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开创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