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NYLW.NET(南粤论文中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学科,它独特的社会地位使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作为新兴学科,它的教学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学规律、教学模式也尚未定型。因此,各地在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师资的配备、设备的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校在1994年创办以来,就确立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特色的教学目标,并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展开IT教学研究的合作,大胆地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引进校园、引进课堂。结合我校承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课题──“个性发展教育”子课题的研究,借助国外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和科研力量,结合学校实际,潜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几年来,我们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和认真的实践,进一步拓展了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外延,深化了它的内涵,摸索出“任务驱动、任务管理、任务评价”的三任务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就教于专家同行。

一、创设“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任务驱动’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学习法使我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构建了“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我们把课堂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

1.教师设计展示“任务”阶段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伊始,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致力于“任务”的设计,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为新旧知识衔接的金桥,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计算机”的欲望,以积极探索问题、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自始至终维持浓厚的兴趣。

关于教学情景的设计,我们认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探索思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什么是真实的教学环境呢?我们的理解是:这种教学情境以及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一要紧扣国家颁布的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使教师有“法”可依;二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使学生有事可做;三要拓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基础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使信息技术课不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孤立的“术科”教育,而是所有基础学科都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四要密切联系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和一种技能。

为此,我们在设计某一节课的“任务”时,先把本课的“任务”通过教育网的“电子黑板”上演示一遍,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目标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落实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设置这样的“任务”,诸如让学生设置“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以人为地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去修复。讲到字处理软件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更容易设计,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等等。

2.学生自主探索“任务”阶段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探索并完成“任务”,在教学设计上,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布置三个操作练习。一个是“模仿”,即照着课本上的例子仿做一遍,让学生在模仿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内动力;二是“改造”,即对第一个例子进行加工,在前一个题型上有所变化,举出与原题类似但又要求略高、角度较新而又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进一步品尝付出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焕发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学习热情;三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练习,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展开想像和联想的空间,完全解放学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小组完成,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方法可以多样,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

上述教学环节是任务驱动模式的核心环节,它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来说明:

3.师生评价议论阶段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立足于“教学过程”,采用民主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教师要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交流汇报各个学习小组的或个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作品和思想,应该及时予以肯定或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实践证明,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每一堂教学活动中,都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和能力。

二、探索“任务管理”的路子,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当前课程改革中列在必修课之中的“信息技术”课是原来选修课“计算机”课程的拓展和提升,其中自然而然的存在着许多旧有的“选修”计算机课程的痕迹和弊端。诸如:先前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许多学校未能开设计算机课;有的即使买了电脑开了课,但是缺乏相应专业的教师而“矮子里面拔大个儿”;又因为这门课不列入考试科目,至今不少学校一旦有了紧急任务,就临时宣布“计算机课暂停”;再加上至今仍然困惑着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全国各地各校的办学设施、办学条件相差悬殊,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解和认识也大相径庭,导致了国家制定的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困惑。以我校为例,由于计算机硬件到位,校园网络健全,教师队伍相对过硬,所以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较为正规的计算机教学。但现在的教学大纲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是零起点,许多知识点多次重复出现,中学教材总体来说内容陈旧,缺乏前沿意识。诸如此类的现象,体现在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就是学科地位重视不够,教学内容难以准确把握,学生仍然是以上机为轻松娱乐,造成了课堂教学不够规范的现象。为此,我们在推进“任务驱动”的同时,提出了“任务管理”的思路。

任务管理,就是通过任务驱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用“任务”来控制课堂教学的程序,用“任务”来管理教学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大致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好授课内容:课堂上的一切活动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中心而展开,不枝不蔓,环环相扣。

2.管理好授课时间:科学而又灵活地管理好课堂45分钟。既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整体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统筹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的全局观念,不可在枝节问题上,甚至突发事件上过多地纠缠。

3.管理好学生活动:树立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理解、接受、掌握并会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管理好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这是“任务管理”这一环节的难点,也是重点。要使学生能愉快接受、进而乐意执行教师的教学安排,最终能自主学习并有所创新,那么,管理好学生的活动就是重中之重。这里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 从教材的角度上看:“任务”内容是否科学具体?是否紧扣教学大纲?是否难易适度而便于操作?是否适应大多数同学的水平?

② 从学生的角度上看:“任务”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否能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事可做?是否有利于后进生的进步提高和优秀生的拓潜发展?

③ 从管理的方法上看:“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动脑,还是教师越俎代庖,或者简单地管卡压?这里既有教学观念的转变,又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

4.管理好课堂上的突出事件: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就已尽可能多地考虑到课堂上可发生有利情景和不利事件,有备无患。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既要善于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短暂的闪光点,使这星星之火在大多数学生中间燃烧起来;还要善于化解已经暴露或可能爆发的不利事件。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还包含着教师的师德修养、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等因素。

5.管理好教学设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地方。管理教学设施设备,是课堂教学能圆满完成的硬件条件。这里既有日常的维护保养,还包括教师对自己的设施设备曾经出现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清晰的了解,准备随时应急措施,保证课堂教学。

三、科学灵活的“任务评价”,是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的催化剂

教学评价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工作,既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启迪与规划。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评价原则要科学

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指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我们的评价原则是:激励为主,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

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多元,指的是改变过去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单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一元化现象。例如: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个人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家长、社区、有关部门、相关媒体等。

3.评价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区别不同的学生个性、而采用多角度、多层次评价方法。诸如:对大多数学生要肯定其当前的进步,采取鼓动激励的方法;对少数确有突出成绩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学生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更高的要求,使之发现不足,振奋其拼搏精神;而对于个别后进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发现其有利因素。多引导,多激励,使之树立赶超别人的信心。

4.评价实施要及时,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发展,而不是“秋后算帐”。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能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而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哪怕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有时会对他产生极大的心理震动,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利用这个有利武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大增强,很多学生在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在其他方面,学生更是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计算机大赛,有近50人次获一、二、三等奖。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积累、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探索能力的人才,我愿与广大教育同仁一道为继续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式而努力。

(作者: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卓明聪)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