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育新观念,推进教育信息化

来源: 作者: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现实生活。掌握信息技术是适应时代的基本要求,可以说21世纪不掌握信息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文盲。信息技术给人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传播媒体,而且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是紧密相连的,人类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多彩。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信息技术,提高人际传播和交往的技能,是信息社会中的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社会生活的必需。

关于教育信息化,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多媒体化和计算机网络化”,尽管多媒体与网络理所当然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先锋,但学校教育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决不能等同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远比这大,一般理解的教育信息化,即指在教育与教学中,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能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方便地获得信息和交换信息的环境,特别应指出的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指围绕学校教学活动周围的一切事物,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内外条件的总和。

由于各地教育行政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城乡差别及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层次等原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从马鞍山地区来看,就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之一:重网络建设,轻信息应用。我市近几年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各校都组建了校园网或上网教室,这是一项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校园网建成了,上网教学也开展起来了。但通过一阶段的工作,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学校大都以上网教学为起点,对学生进行普及上网教学,浏览WWW、收发E—mail,两、三节课就可以教完,学生掌握得也很快,接着就放手让他们上网,可学生们不是上游戏站点玩游戏就是上网聊天,教师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也无法有效地进行控制管理。一方面上网没有实效,另一方面对网络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此大的投入,效果却不明显,学校开始迷惘:难道这就是教育信息化工程吗?

误区之二:重教育信息化工程,轻CAI教学。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学校中有许多也是CAI教学搞得很好的学校。校园网的建成和上网教学开展起来后,原来做课件的教师又要管理校园网,还要组织上网教学,工作量大大增加,教师的精力有限,且其他能得心应手地制作课件的教师也不多,故课件制作也停步不前,学校又陷入了迷惘:难道搞了教育信息化,CAI就不搞了吗?

误区之三:网络教学与辅助教学、上网教学混为一谈。有不少学校在上网教室的基础上进行了网络教学,开展了课题研究,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搞了网络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多学科整合教学等,但收效平平,有的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的效果好,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针对一堂课要做一个几十个页面的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们开始对网络教学缺乏信心,积极性也降了下来,课题研究工作困难重重。

鉴于教育信息化目前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提高认识,树立教育信息化新观念

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冲击着政治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教育也不例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而教育的进步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发展信息化,不仅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教育使多数人能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因而信息化社会对全民族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接触计算机。法国教育部最近宣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发展计划,到2000年,每个学生都要介入多媒体学习活动。幼儿园孩子学电脑绘画,小学学生低年级学电子邮件,高年级学用WEB服务器,初中生上Internet网,大学生人人有个人网址。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新观念。因而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中学教育领域中提出信息教育的观念,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全面认识信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能意识到信息教育不单纯是开设计算机课,学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强化信息教育,为的是能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有科学精神、有创新能力,有很强信息观念和信息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为的是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推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 重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一个现代人,不仅需要有读写算的能力,还要具有计算机的常识,并且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与能力。因此,“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由信息时代带来的对“素质”内涵的新的补充,即除了平常所指的“素质”之外,一个现代人必须具有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相关素质,及具有道德、技术和人文三大素质。信息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这是想不想得到和敢不敢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其次,教育者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作非法活动,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入侵。这是信息伦理修养问题。再次,还应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让他们基本上能够阅读有关的一般通俗科普信息文章和参加有关的讨论,谈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是知不知道信息技术的问题。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具有基本的信息能力、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具有信息采集能力、信息通信的能力、信息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对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等。这是能否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

(三) 切实重视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

要重视教学实践的作用,要与社会各部门横向联合建立实践基地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信息,发展自我能力。

实践与参观,调查与访问,包括参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实验活动、参观自然界和调查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永远是学生教育信息最基础的来源。皮亚杰在儿童早期认识理论研究中发现,结合日常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对儿童具有实战感、形象性、感染力,创设日常生活情景与实践环境,引导学生从中接受教学信息,积极探索并与同学老师协作交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这样的教学对儿童认知与情感的发展特别有利。应当鼓励学生研究一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组织学生编成小组到社会中对课题相关的内容进行走访、调查、测量、统计,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整理信息并在整理中培养创造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另外要多尝试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与研究,这样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他们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

(四) 重视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

中小学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作为学生的认知内容,而不是演示播放工具,要通过教学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改革具体学科的教学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教学网络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各学校现代教育投入装备的配置,力争在教室中安装多媒体计算机、闭路电视和校园局域网,并与Internet网连接,使教师和学生能充分享用国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其次是要抓好软件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光盘、自制软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原有的投影、幻灯、录像等开展教学。第三,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色探索教学信息化的模式。例如组织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项目活动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综合知识的学习之中;组织以学生的信息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为目的,采取对策、选择内容等。第四是要尽快在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信息教育课程。

(五) 充分重视网络时代的德育新课题研究

网络的迅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学校德育内容和方式,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跨形态的、多元化的文化特性会冲击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伴随信息传播的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学生并不坚强的道德意识,在教育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若不构筑好德育堤坝,就可能会严重削弱我们多年来的德育成果,学生的思想教育可能会失控。因此,一定要重视网络德育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实施网络伦理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网络德育新方法、新模式。

(六)培养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加大培训的力度,明确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在大面积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要有重点地加强学科教师专业水平的训练,利用各种教师培训中心和区域内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尽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总之,未来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改步伐,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内容、方法、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重视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重视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新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作者:王大龙 马鞍山市教育委员会)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