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是教学实践中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应用较为普遍。这套人教版《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的设计思想,教材从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协作交流,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材中的“任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总体上设计。教材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2. 可操作性强。教材中的任务都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就可以完成“任务”。
3.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了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为他们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任务”。
4.分散重点和难点。“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因此,教材充分考虑到了“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因素,每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不多,前后“任务”之间具有“正互赖”的特点。
5.具有开放性。这套教材在设计“任务”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帮助他们克服思维定式。同时,每个“任务”注重讲明思路,理清来龙去脉,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6.注重综合性。在不同学习阶段,教材安排了一定的综合性“任务”,让学生在综合应用实践中逐步提高信息能力。
7.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当前,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的新型课程模式及教材编排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套教材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所安排的“任务”一般都以相关学科的知识为载体,引出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8.较好地处理了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时,在知识的系统性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较为典型的现象就是学生“一学就会,过后就忘”。这套教材注意了加强总结与归纳,在一个“任务”完成后,及时归纳有关知识与方法;在每一章后面有一个小结,对有关的知识点、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适当强调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这套教材基于“任务驱动”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特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郭 芳)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