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契机,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来源: 作者: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多年来,原锡山市(今锡山区)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学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不管是学科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不管是三年达标工作还是评定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我们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原有基础上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定会开创一个信息技术教育的新局面。

一、前几年工作的回顾

(一)课程开设情况

原锡山市开展计算机教学是在1995年,1995年6月当时的锡山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在高中阶段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的意见》,提出了各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普通高中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并对机器设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996年3月颁发了《在高中阶段学生中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和考核的意见》,文件要求从96级的高一开始,全体高一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达到劳技课考查的要求。1999年5月和9月又颁发了《关于我市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意见》和《关于计算机教学的补充意见》,文件要求以江苏省九九年秋季全面实施新的课时计划和省计算机新教材出版为契机(以WIN95为教学平台),在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和职业教育阶段全面开设计算机课程,不仅在课内,同时在课外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计算机教育活动,还要加强同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与他人交流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每周用1课时的时间(进课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午休或其他课余时间开放机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

(二)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教育是全新的一个教学领域,计算机课程是新开设的课程,大部分计算机教师是新教师或从其他学科转到该学科的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加上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教材的更新也比较频繁,所以导致了计算机教师对所教教材的体系还不能恰当地把握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1995年11月15日成立了高中计算机学科中心教研组。在中心组的带领下,组织计算机教师集体备课,分析、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学研究来弥补师资水平方面的不足,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提高。1999年9月我们又把中心教研组扩展成3个,分别为小学组、初中组和职中组,并对中心组成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中心组成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教研员开展工作,及时了解反馈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主动提出改革计算机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教研室的安排组织参加全市计算机教学研究活动,发挥教学骨干作用,把我市的计算机教育质量搞好。

2.制定计算机学科教学常规和检查常规的执行情况。在1996年就拟订了计算机学科教学常规,计算机学科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课外活动、考核和评价几个部分,并对每一部分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操作性较强。对于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教研室专门设计了表格,让教研员下乡时在检查完教师的上课、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后填写,并把表格返回教研室存档,积累该教师的平时工作资料。

3.开展青年教师三年达标考核活动(第一个“三步曲”)。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达标活动作为一项新教师上岗初期岗位职务培训制度是原锡山市教育史上的一个创造,达标活动的操作步骤概括起来就是在三年时间内,分三步要求,上三个台阶:第一步:“教学常规入门”;第二步:“课堂教学过关”;第三步:“教学能力达标”。第一、二步由学校具体负责实施,第三步包括五个方面,这五项考核主要由教研室来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在任教学科方面掌握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从1996年开始,教研室又规定了凡参加必备能力考核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加试教学理论。所以,计算机学科青年教师必备能力考核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⒈教学理论基本知识(笔试30分钟)⒉参考教师需要通过江苏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考试(作为专业技能)⒊对现行教材的内容进行说课,由评委打分决定是否通过(作为教学技能)。从1996至2000年共有120多名教师参加了必备基本功考核。

4.唱好第二个“三步曲”。我们还根据第二个“三步曲”(即对通过三年达标的青年教师继续评选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要求,积极评选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通过评选,目前原锡山市有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能手4名,教学新秀8名。

5.开展教学设计活动,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从1997年起在各校开展教学设计竞赛活动,每学期初由教研室公布本学期教学设计的课题,教师根据课题进行认真准备,并先在校级进行评比。在通过学校的评审后,由学校送到教研室参加全市评比,对获一等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过《锡山教育研究》杂志登载,供其他教师在备课时参考。

6.举办不定期的计算机教师培训班。大规模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培训班于1999年12月28日正式开班,不定期地集中培训,并于2000年12月结束第一轮培训。下面是计算机教师培训班培训的具体内容:《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省新版计算机教材教法及教学设计、教师的职业道德、怎样说课及说课实例点评、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选择与评估、网络知识(LAN,Internet)、多媒体计算机的原理、组装与测试、对等网的连接、网页制作(FrontPage 98)、Flash 4.0的使用、外出参观学习,等等。

我们觉得在培训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问题,首先是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是重理论轻技术,而我们操作过程却是重技术轻理论;其次,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看,应该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期培训为主”,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第三,培训的方法手段不够。我们的培训工作仍按传统的模式在运作,缺少现代技术的介入或介入不够。在今后抓计算机教师培训时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青少年计算机第二课堂活动和竞赛活动的情况

我们还常年重视计算机第二课堂的开设和竞赛活动的开展。1994年无锡市教委举办了“科信杯”青少年程序设计比赛和汉字输入比赛,我们荣获团体第一名。1995年,获得个人单项奖37个。1996年,我市获个人单项奖29个。1997年,获得个人单项奖70个。1999年,有两名学生获无锡市特等奖,8名学生获无锡市一等奖,30名学生获无锡市二等奖,70名学生获无锡市三等奖。在电视大赛决赛中,又获初中组特等奖和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综合成绩居无锡市之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常年重视开设计算机第二课堂活动是分不开的,我们将这一条列入了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达标活动,使青年教师人人参与。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使一些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今后几年的工作设想

(一)抓住当前大好形势,高举教育信息化大旗,提高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把它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是迎接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把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要求

1.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必修课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处理、加工和传输信息的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十五”期间,我区各中小学要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全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具体要求是:2001年全区中心小学、各完中和高中(含职业学校)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必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在计算机教室)里进行。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是合格的专业教师。

2.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为教育信息化奠定基础

在配置中小学信息技术设施时,可以从下述三个层次的建设要求中选择一个执行:

第一层次,建有能够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配套的基本应用系统,并以某种方式与因特网互联或提供因特网的模拟环境,能为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网提供初步条件。

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建有多媒体投影教室,建成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主要场所的校园网,并以专线方式与因特网互联。能满足多数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因特网的需要,使网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为推进各门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工具提供基本保障。

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建成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网络到班,班班都能上网,初步拥有数字化校园必备的应用系统,与因特网高速互联。能满足所有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的需要,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共享网上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保障。

第一层次的建设要求是基础,是乡镇中心小学、城市小学和所有中等学校都必须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保住这个底线,才能初步满足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在各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基本需要。有条件的学校都应该努力超出这个最低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将就上述三个层次的建设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逐年进行修订)。

(三)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课的主阵地,信息技术教师要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为他们将来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使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1.明确教学目的,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要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2001年新版教材的特点(以Windows 98为教学平台),深入地研究新教材的体系和每章的内容,结合自己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明确的、切实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当前倡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鉴别网上信息真伪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些都要靠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2.注重联系实际,拓宽教学思路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实际,遵循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趣味性等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解的内容正确无误,演示操作要掌握好时机并做到操作规范到位。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1)强化主体意识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本,教学过程的优化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最基本的内容,是所讲课程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就需要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第二类是在任务设计过程中碰到没有学过的知识,是教学重点。只要教师给予适应的指导,学生就可以自己从书上或各种软件帮助中获得(这一点大家往往忽视),这类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三类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仍然难以明白的内容,也就是教学难点。这类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可采用讲解加讨论的教学方法。

(2)强化反馈意识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只有依据教学目标,不断地进行反馈纠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优化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反馈矫正意识,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起反馈矫正意识。

(3)强化情感意识

教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情感效应和活动倾向。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有理智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优化,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尊重他们,是否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外活动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体验成功、和谐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将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编制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信息技术教师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己信息素养

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有奉献精神,要认真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以及省市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全文通读,在此基础上领会新教材改版中作者编写新教材的意图,仔细分析新教材各章节的内容以及前后之间的联系,为上好信息技术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陈月清)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