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社会课在此任务中可身先士卒,进行尝试。
将社会课与信息技术课相整合,就是以社会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社会知识的同时,又能巩固计算机技术,掌握学习方法。这是社会学科和信息技术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常,我们将两课程整合进行课堂教学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在课前虚拟一个网站,网站中有丰富的关于本课的学习材料。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看书、讨论、交流,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如我在教第三册《台湾省》一课时,课前准备了一个"台湾省"的虚拟网站。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分组上网,查找问题的答案,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巩固知识,最后向课外延伸,号召同学课外上网,细细欣赏台湾美丽的风光和生动的文字介绍,对台湾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可达到五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知识,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获取知识。二是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借助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四是渗透学习方法,如自学课本、上网、交流讨论,授学生以"渔"。五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一些概况,课外详细查阅,充分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并激发求知的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社会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恰当选择电教手段
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教学手段,这是我们教师备课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们确定本课是否采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一个原则。社会教材中很多题材是不适合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如《我们的学校》、《买东西的学问》《农村新貌》等课文,该参观的就参观,该访问的就访问,该动手的就动手试一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些离学生社会生活较远的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知识点多而分散的课文可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如《长江三峡》、《台湾省》等。因此,教学效果不如其他手段的就不一定赶时髦了。
二、重视"师、生、机、课本",正确处理"四者"关系
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课堂教学,是一场"学习和革命"。首先课程定位要明确,它是一堂社会课,需以社会教学目的贯穿整堂课的组织教学之中,切忌?quot;机灌"代替"人灌"。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机器和课本是学习的工具,书本能解决的问题就通过书本来解决,书本不能解决的就借助机器来解决。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四者有机联系起来,尽可能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主题、富有情趣、富有人文的学习过程。
三、注重理念、认识,努力搞好渗透与升华
社会教学大纲不仅指出,社会课要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的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更指出要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社会教学,往往会被网络丰富的画面、生动的介绍所吸引,注重认识、了解,忽视概括、提炼、情感的升华。如教学《长江三峡》时,学生通过网络中三峡的美丽风光录像,三峡地形图的观看,很受鼓舞,兴趣较浓,在此基础上,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开发三峡的良策。
四、实行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课前虚拟一个网站,需要教师化较多的时间去准备,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因此,各校可加强联系,资源共享,提高使用的效益。
五、做到灵活安排,适当调整教学时间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以35分钟或40分钟为一个单位常显局促,很难给足时间让学生上网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因此,可安排两节课(两大或一大一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