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上网写。做课题?上网做。和老师说说“知心话”?上网说———计算机对于本市许多中小学生而言,已不是神秘的“黑匣子”,他们上网浏览、下载、收发Email、做网页,样样驾轻就熟,计算机已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中爱不释手的一件“新学具”,上海中小学信息教育正在推动教育现代化。据悉,“十五”期间,本市所有中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教育必修课,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据了解,上海中小学信息网已完成57个主结点的建设,其中包括30余所市区重点学校、20个区县的信息中心及市教研室、考试院等单位。目前,全市所有达标中小学均设有计算机专用教室,让学生“坐拥”信息海洋;黄浦、徐汇、闸北等中心城区“校园网”建设红红火火,不少区已实现“校校通”;闸北、黄浦区还先后被作为“全国计算机教育实验区”,两区校园共有数千台计算机可上网。在连续两届中小学电子作品展示会上,本市中小学生共拿出参展作品16000余件,充分显示了“实力”。
信息技术给传统的“教与学”带来一场革命,“粉笔+黑板”渐渐被“键盘+软盘”的新模式所替代。本市各区县分期分批对45岁以下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学习基本操作、制作课件和网络基本知识。在上海市东辉职校,教师从备课开始已实现“无纸化”;近年来,闸北区中小学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的各类计算机课件达几百个。学生学得也“来劲”:有的上网找课题,有的上网查资料。上海市东格致中学一节讲“洋务运动”的历史课上,同学们从网上找来各种各样的资料,他们谈问题的角度更多、更新,历史老师倍感欣慰。寒假里,上海市敬业中学计算机教室开放的时候,常常“满座”。一位经常上网的高中生说,几天不来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心里就不踏实。
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资源共有,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关系。在本市中小学信息网上,各区发挥学科优势,一个区开发一个学科资料库,如黄浦区建设地理教学资料库,闸北区建设物理教学数据库。本市无论哪位教师需要查找某学科资料,他再也不必跑好几家图书馆,找一堆又一堆的书,只需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输入“关键字”,所需资料一目了然。黄浦区还开发了“海纳百川”教育资料库,分藏书博览、列国鸟瞰、素材百汇等10大门类,信息量折算成汉字有22.5亿之多,供教师与学生共享。
“新学具”同时催生出另一门新“学科”———网络道德教育。本市某中学教师偶然发现,某班一次测验成绩出奇的好,一查才知,原来先考过的学生已在校园网上公布标准答案。对此类现象,不少学校的做法是:不一味制止,重在“疏”不能“堵”。因为总体而言,计算机教育能整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其自主获取信息。学校一方面加强网络管理,一方面对学生加强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成为教育教学“助推器”。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