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与“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初探

来源: 作者: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研究性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上的应用体会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正与研究性教学法的思路相吻合,教学效果不错。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现代社会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网络世界瞬息万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这一切使得政府,教育专家及社会普遍人士均认识到信息化教育对提高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为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使得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学校的教育模式也由记忆型教育转为信息教育。教育部规定从2001年起《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

毫无疑问,以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以"最先进"为特征,成为最能体现素质教育基本思想的一门代表性课程。

教学内容的先进意味着更新速度快。在当前形势下,无论哪位教师都很难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充电"。如果现在的学生继续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话,就意味着绝对跟不上社会的要求。所以我们中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看书自学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而学生这种学习方法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先进程度上。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一是内容新,二是教法也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下面,我就谈谈研究性学习这种新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呢?从概念上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师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师生对所有学科的认识。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指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建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学习方法的主要宗旨是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从理论上来看这种方法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宗旨都是非常吻合的。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很抓了:学生看书自学──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所学即所用创新精神;这样三个环节。这也可以称得上我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经验之谈。

教学中的三个环节,首先:强调学生看书自学。这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这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环节的培养在开始是需要教师下大功夫的。因为看书自学是需要动力的,那么动力从哪里来呢?──兴趣。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我认为是我的体会,这环节的教学是教师最大的难点,或者可以说是成功教学的前题。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就失去了发现问题的动力。比如对初中的学生用画笔程序让学生自由创作,用益智游戏作为奖励性的娱乐,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歌曲等。对高中学生可以演示一个用WORD制作的很逼真的报纸版面设计或一个学生熟悉的书的封面设计,或者通过上网浏览开阔学生的视野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以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去积极地看书自然看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会自动成课程的载体,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欲望,要么看书寻找答案,再难的要获得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使得课程为顺利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准备。其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经验解决疑难问题。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由学生所讨论研究的问题多产生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此时"问题"是以课程的载体出现的,学生将自己的这些问题拿出来与同学一起讨论,其讨论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对理解的深度及广度而且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除此这外,同学们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许多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横向交叉的状态,同学们要解决这些连带的问题也需要多方面的收集资料,这又培养学生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实这也就是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征或基本思想。

实践应用──综合所学的知识,体验艰辛后的喜乐,增强自信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形成正反馈即良性循环。大家知道,《信息技术》课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的使用而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加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学习之后,必须能为我所用,即用它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最关心的。比如,学习文字处理这章时可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设置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切画等手段制作班报,贺卡等;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可在网上收集学习资料,发布消息,看电子刊物等。

当然,这一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因此"任务驱动"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有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反馈,在这样一种主动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培养的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的形成对于我们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切都体现了素质教育根本。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对研究性教学法的一点点应用体会。想象这也会成为同学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一个秘诀:采取看书自学(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巩固知识)的方法,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可谓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仇忠海,霍益萍出版日期:1999年12月

2.《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霍益萍出版日期2001年5月

(广东省佛山市华远西路佛山市第二中学曹雪丽)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