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20世纪的历史上,由于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浪潮,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革中,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变化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渐发现,今天社会最主要的财富不再是物质产品和自然资源,而是获取、掌握、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时代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命题。
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大潮,世界各国纷纷把信息技术教育放到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地位,我国政府在去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quot;,"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操作的信息技术教育"。在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会上明确指出:"在中小学中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积极推进新世纪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会议。这些都表明,我国已将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了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涵义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信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有效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是技术教育,主要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发布过程中运用到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中心,而计算机常识教育又在信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开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明确规定其任务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可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显著优越于其它学科的信息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优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般的教学过程是一节课、一节课地进行,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孤立地研究一节课,一篇文章,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而应该将其纳入教育的总目标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扎实的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结论式教学和满堂灌式的教学为主,显然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媒体创设情景,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经验;运用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和评估学等学生活动,变强迫式教学为诱导思维教学,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单向传播教学方式为双向教学方式,保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信息高速公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在如今信息量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更新时,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求新的未知领域,从而伴随学生完成"终身学习",实现掌握"学会生存"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以记忆信息到应用信息,甚至创新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查找、采集必要的信息,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变换、存储、传递、分析、显示、识别、提取、控制等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善于充分运用信息进行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以其显著的优势为素质教育拓宽了新的天地。它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帮助学生更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感知、理解教材,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育靠教师,名校靠名师。有专家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整体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将决定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人物,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象以往那样取决于学生背诵和记忆老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的信息源作用减弱,信息源被大百科全书、多媒体光盘、课件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库所代替。
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要的合格教师,除职业道德素养,教学业务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素质:
一是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二是具有操作和使用常规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三是具有运用现代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四是具有驾驭现代课堂诸多因素的能力;五是具有设计制作和评价音像教材及电子教材的能力;六是具有较强的教育技术科研能力及文字、口语表达等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那些简单的机械性劳动由计算机去完成,但对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却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则要求更高。要使学生人人成功,首先必须教师个个成功。
四、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三大能,从各类期刊、报纸、网站、光盘中精选适合中小学教学的内容。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上网条件时,要充分注意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如,长时间的人-机工作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网络上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等。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对策,建立校园网络的信息组织过滤机制,增加学生抵制和拒绝信息污染的免疫能力。
我国的教育正试图改变或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应试教育"偏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更重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及信息设备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选择多种途径来实现,从而使学生增加实践能力,更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
以卷面考试来判定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应该采用的是基于项目与活动的考核方法,考试内容包括学生作品制作(如幻灯片,调查报告等)和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处理工具去查找一些知识(如在网上查找中考或高考分数,或查找有关学习方面的知识等)。通过这样的测试,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品时产生成就感,逐步建立面向信息时代的自信心,同时也不再视考试为负担,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信息能力。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工作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减轻学习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要继续加快改革步伐,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