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作者: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体系,还要想到融进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本文将重点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任务

1.趣味性与成就感的统一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其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使课堂教学失败。

下面以讲解《信息技术》高中第二册的《优美动听的声音》一节为例。用cooledit软件进行一句话的录制,然后通过改变采样频率的方法得到不同的音质,通过不同的播放频率得到不同的声音(男声变女声)。首先使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愿望,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声音的数字化”小知识。最后让学生用“录音机”录制一段声音并试听,并通过改变录音音量和效果来试验,并将自己理想的作品保存下来,老师可以播放学生的作品以示鼓励,从而在有趣的试验中完成教学任务。

2.完全感与探究欲的结合

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70%,可以说操作课上好了,信息技术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由于学生操作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误操作,对系统的损坏在所难免。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不怕失败,虽然会给维护教师增添工作量,但教师也不能因小失大。教师在强调尽量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出现问题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应就问题的出现加以引导并给予鼓励,不要怕出现问题而责难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而减少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尽量在操作前给予提示,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提高课堂的效率。

如在讲到MIDI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同一段音乐用MIDI播放,然后用录音机进行线路录音成WAV格式,以对比的方法看两种声音的容量大小,以加深学生对MIDI音乐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许多:如没有改变录音的音源,录不到声音,没有改变“录音机”缺省的60秒录音时间使时间不够长等问题。因此要预先给予提示,并指导操作,并可以通过Wingroov等软件让学生体会Midi音乐的多乐器特点,并给学生出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改编一首现存的Midi音乐成自己的乐曲。

3.灵活性与具体性的关系

任务的设计本身不可能考虑得十全十美,况且信息技术以操作为基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固化所有步骤,任务的完成是以结果为目标,中间过程应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设计任务时的操作不应作为重点,给予提示即可。但在关键的步骤上必须加以强调,特别是特定的操作、不可回避的步骤一定要给出,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合理组织课堂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实施课堂教学,分五个步骤:

1.任务的提出: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2.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

任务设计中已经考虑过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所以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暗箱”式的思路,给予达到的途径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任务往往有一个时间差,对任务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进行必要的暗示还是需要的。但应以“暗箱”式给出,即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千万不可固化步骤,以禁固学生的思维。

3.学研结合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探索知识规律和奥秘、寻求获取知识、掌握科学规律的方法。

没有必要的条件(比如学生需要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学生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的操作。如果学生有心进行的尝试性操作,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当时确实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给予鼓励,并在日后满足其条件。比如学生想自己看相关的讲解光盘时,我们不要替代讲解,可以通过虚拟光驱等形式在网络教室中给出,让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老师”。

4.检验与评价

任务的完成好坏也要在任务设计中予以考虑,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检验与评价时就不会出现自己预想不到的结果,以免仓促之间没法解释或离题太远。当然原则上检验与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这样说,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上,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5.扩展和细化

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求知欲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任务的设计是有弹性的,那么完成的好坏也是有差距的,所以“不能让学生吃得太饱,也不能让其饿着”,这就是教学过程结束前对任务的扩展和细化,即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扩展的意见,对有难度的学生应给出细化的要求。如在讲到多媒体录音一节时,完成既定的任务后可以加上一句话“会录音了的同学可以考虑将VCD上的声音录下来,还不太会的同学可以参考‘录音机’的使用学会给已录的声音配上更好的效果”。

三、课外任务的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课外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任务可能比任何学科都多,但不能以传统的形式给出。我们知道,素质教育以先进的现代技术和理念为基础,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被国家教育机构所重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余也能用到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手段来获取知识和能力本身就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延伸。在设计课外任务时的原则应以应用为主,通过应用来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应用不只是信息技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比较全面、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对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与实践。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这一模式的远景将是非常美好的:即将来的教师可能完成其历史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种电子学习的方式已经为思科等国际性大公司所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学生、应用到教室相信只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终身享受。

(湖北省荆门市教学研究室 刘作平)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