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00年1月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中小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10月25日召开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会议,之后,各地的中小学声势浩大地开展计算机科学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活动,企图在普及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方面跳跃式的发展。由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应用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学校和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思想并加以实践应用。本文在计算机整合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讨论了现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思想、整合课程理论及应用、并为实际情况的整合教学模式给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例子。
关键词:整合 课程教学 计算机教育应用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几种认识
从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往往涉及到人们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的认识。对于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认为,计算机在教育中可以分别扮演教师、学习伙伴和学习工具的角色;有人提出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计算机,第二是用计算机学习,第三是从计算机学习;另外,有人将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概括为3t模式:第一是计算机作为辅导者(tutor),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第二是计算机作为被辅导者(tutee),学生通过编程使计算机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此实现并检验学生的思想,并且,对编程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明了计算机是如何被控制的,如何“教”计算机完成任务, 藉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计算机作为工具(tools),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软件如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等,进行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可以被概括为这样三条:第一,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管理、出版中心、通信助手。学生可以用计算机来获取、处理和存贮信息、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从而能进行发现、探索、合作以及问题解决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第三,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学管理、辅助测验以及备课等等。
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现在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导致了计算机整合课程教学理论的提出和应用。
二、中学计算机教学思想的发展演变
中学计算机教学思想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而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学计算机教学思想倾向于认识计算机硬件原理、程序设计,那个时代流行的basic语言基本上等同于计算机了,也就在那个时代造就了一大批天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为了一些命令而伤神费脑,计算机的生活、学习应用局限在比较小范围中,计算机给人印象是专家们摆弄的东西,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往往兴趣大减,学生开始害怕上计算机课,这就是近20年来,计算机普及程度速度很慢的原因所在。到了90年初,上述情况基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只不过这个时候又多了一个叫数据库foxbase(其实并不是数据库)的东西,还有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有了发展。90年中期,计算机操作系统图形界面和互联网得到划时代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个时候软硬件日渐丰富,中学计算机教学思想也产生了质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
(1)教学过程脱离了载体(即具体的某个软件、某个操作系统及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等),在教学过程当中,确定每一个模块的教学要求时候,有了更多更好的软件、操作系统或程序设计语言等(作为载体),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实用性都得到了增强。一个具体软件仅仅是一个载体,通过使用它使学生学习到同一类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因此教学时把注意力放在有共同性的基本功能上,注意使学生通过这一具体软件的学习,把能力迁移到其他软件和知识的学习中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并且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抛弃了以前的"急功近利"出发的思想:就会就事论事,把注意力花在一些具体的操作命令上,一些细小的、特殊的功能和技巧上,忽视能力的迁移。
(2)出现了分散教学和独立设科这两种局面,分散教学就是不单独设立计算机学科,而把要学习的计算机内容分散在别的学科教学中。例如把字处理教学放到语文课中,把电子表格教学和计算机程序放到数学课中,把绘图软件教学放到美术课中等。这种分散教学有它的好处:一是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不用增加学科门数和另加课时数。在新技术新知识迅速增加的当今社会,符合"不增加学时学习总量,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现代科技知识"的好办法。二是可以把计算机和其他学科互相结合,相互渗透,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种设置存在教材难编,教师难教的现实问题,计算机整合课程教学理论正是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的。独立设科,就是在中学课程中单独设立一门计算机课程,集中教学。这种设置有利于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就要增加课程的门数和相应的课时。另外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上也不如分散教学好。目前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正是独立设科的。
三、计算机整合课程教学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所谓“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课程整合的层次,伴随着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各个学科的认识水平以及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计算机整合课程理论认为:
(1)计算机是一种通用的智力工具,计算机的普及教育不仅是一种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且像语文和数学课程一样,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
(2)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要多元化。应该"淡化"计算机课的"学科性",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即"工具性"。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他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4)在中小学,要通过计算机课程形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更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灵活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该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利用计算机写作业、写作文、做实验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甚至设立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综合课",避免目前计算机课程中所存在的"学而不用"问题。对于有特殊要求和特殊兴趣的学生,可引导他们选学一些诸如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统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桌面印刷等应用工具。
上述理论不仅对我们现实的计算机学科教学和辅助教育都产生非常巨大而又深远的意义,也对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科课程体系产生强烈的冲击。
当初,学校教师们怀着对计算机的好奇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热情,教师们设法找来各种各样的商业软件,在课堂45分钟,老师成了“放映员”,学生置身于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世界里,通过电子读物来学习课本知识。但好景不长,这种既不考虑是否和教学目标相符,也不考虑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机械使用软件的做法受到了教师们自身的否定。随着汉字输入速度、图形处理能力的提高,使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想亲自动手制作幻灯片成为可能。教学中教师边讲边演示,还可以不时与学生交互,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电脑似乎成了高级幻灯机,成了教师传播知识的播放工具,仍然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处理不好,有可能变“人灌”加“电灌”。计算机整合课程教学理论的出现是革新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的思想武器。
整合的思想同样也渗透到了其它学科中,近年来,3+x高考改革,引起了教育界许多人士更广泛的思考。广州市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世虎、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封尊琪等指出:目前的中学教科书大多是学科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学科间的交叉较少,亟需改革更新。因此,课程整合理论也渗透到了传统的学科,教师上课更注重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数学课,教师就别出心裁地让学生设计公园人行小道:小道如何通过重要景点,如何遵循距离最短原则,怎样体现环保要求等,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将知识学活用活。“运筹学如何运用于校园执勤”,“数学在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苏州河会变清吗”,这些实验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将多种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现在的教师反映,现在备课所花费的时间,是过去的几倍。以化学教师为例,备课内容除了教材外,还要了解科普知识,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等等,为啥?“更好地渗透到教学中去”。
四、应用计算机整合课程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
(1)确立教学原则和组织方法
有了上述计算机整合课程的理论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就有了教学原则: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贯彻的时侯,应当注意针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因此,任务的设计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种任务必须是整合其它学科的,在这过程中,传统的计算机教材必须做相应的改革。在本文附录中,将有部分整合例子列举。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
(2)选择好教学软件
常规的与学科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软件是我们教学软件的首选,诸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软件能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事物的本质,引导发现事物,起到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概念。在交互中。能向学生提供了现象的实况,系统也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能直接反馈正确与否,对较复杂的问题也能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予回答的。《几何画板》就属于这种软件系统。另外还有一些与各个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如数学与电子表格软件、数理平台、mathcad;物理与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室;音乐与飘扬音乐系统;绘画与画图软件等;语文与文字处理软件等;反观现在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高中一至六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讲解软件使用,几乎就相当于软件的使用说明书,很多内容是与软件的技巧性有关的,如高中一年级上册中文字处理部分是以花的故事的板报的制作为主线,下册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浏览(广西信息港内容为主)和电子邮件的使用;高中二年级上册主要是幻灯片的制作(动植物、环球队风采等),班级网页的制作(这种用来好玩的任务是离学生的现实学习是否是太远了?),下册主要是电子表格的应用(绝大部分又都是与成绩的统计、收支的统计为主);高中三年级上册是以多媒体编写为主(它是以一张有声有色的贺卡编制为主),下册主要是以计算机编程(面向过程的pascal为主),上述的这些所谓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离现在学生所处的学科教学内容、环境相去甚远。我在一次教学调查中,一项调查为:你认为学习计算机对于帮助学习其它学科a、很有作用占40% b、一般作用占28.33% c、有作用,但不明显占31.67%,也就是说,几乎有2/3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帮助他们的学习只有一般以下的作用。因此,改革现行的教材编写思想是很有必要。如果长期如此下去,计算机的基础工具作用即将失去,这还谈什么计算机改革现行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模式。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我校对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从附录中的例子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五、结束语
计算机整合课程教学理论是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思想的一次革新,随着广大计算机教师和其它任课教师对它认识的加深,理论应用于实践会逐渐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整合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同时我们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也会迎来更美好的一天。
六、附录:高中年级计算机教学整合课程教学的例子(任务)
1、 自制网页(高一语文上“演讲”内容:选用frontpage、golive、dreamweaver) 2、教材实物实验或制作(金属钠的性质实验过程图形绘制:选用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photoimpact、firswork、flash) 3、课件制作(初等函数曲线:选用几何画板或mathcad、maple) 4、组装机器(电子订单的编写、网上采购、购买电脑零部件的社会实践) 5、用电脑作曲(一首天鹅湖的简单编写:选用飘扬音乐系统、basic) 6、 电脑绘画(荷塘月色的想象图:选用绘画、金山画王或logo、basic) 7、多媒体课件(英语单词词意与图形的搭配:选用authorware或方正奥思或powerpoint)8、用因特网搜集材料,完成地球的生命的起源课题研究)9、板报制作(中学历史著名战争与历史人物:选用word或wps)10、动画制作(煤油提炼的实验装置:选用软件chemlab 、flash、livemotion;波的性质:选用flash、livemotion、几何画板)11、数据分析(物理实验加速度的数据分析:选用excel或lotus)12、小软件的编写(初等函数计算程序或生物实验数据处理小软件的编写:选用vb或delphi、foxpro、powerbuilder、java)13、物理实验仿真(数理平台、仿真实验室)14、信息技术与人的思维(选用趣味程序如pascal等编程语言)
参考文献:
1、《电化教育研究》 1999年第5期 甘肃兰州
2、《中小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000年1月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集》 北京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2000年7月
4、《信息技术》高中版第一册到第六册 广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7月
5、《信息技术》高中版第一、二册 北京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教材编写组 2000年5月
(作者:宋连昌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