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是笔者在观摩一些公开课过程中所看到的几种教师角色,提出来与各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分享。
课上“清闲”
课上“清闲”,实质上是与传统课堂相比而言的,是指教师由控制角色转向了导向角色,适当放松了对学生的直接控制,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显得比较“清闲”。
不久前听了一节初一的课《在文稿中插入图片》,学习任务是:各小组通过协作学习,为板报中的几篇文章选择并插入符合主题的图片。整节课中,我们看到的情形是:教师用几分钟时间演示了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的基本操作后,提出学习任务,指明资源路径,然后就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展开协作学习。而教师则在学生当中巡视,回答学生的提问,必要时给个别学生以辅导。只有发现共性的问题时,才打断学生的操作,进行集体辅导。即使是最后作品的评价,教师也只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在学习接近尾声时,教师才收回课堂的控制权,重新成为集体讲解的“主角”,对整个学习阶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与过去的教师一言堂相比,现在教师“退居”到了二线,似乎清闲多了。
那么,老师真的比以前清闲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据笔者了解,该教师为了上好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课前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例如,根据不同的主题(环保类、爱护动物类、助残类等等)精心设计了只有文字内容的多份板报(她称之为“半成品”);考虑到初一学生信息技术起点较低,为了保证学生能在资源充分的环境下掌握必备的信息技能,该教师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大量与板报主题相关的图片素材供学生选用;为了保证“半成品”符合学科整合的要求,她专门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对板报提意见和建议;另外,为了促进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她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了一个名为“指点迷津”的学习包,包中包括三部分资源:
◆疑难解答(主要是教师的经验总结,让学生少走弯路)(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