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来源: 作者: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我县地处鲁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在山东省属中游水平,是山东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现有高中5所、初中27所、小学79所。自2000年10月份以来,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我们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采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策略,从2001年8月份起,在全县所有高中的1至2年级、22所初中的1至4年级和3所小学的3至5年级首批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其他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计划在2002年8月份开设信息技术课,其余小学在2003年以前为开设信息技术课创设好软、硬件环境,确保2003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年级(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含信息技术)。一年多来,我们从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入手,狠抓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软硬件建设和师资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在我县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我县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面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不足之处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2001年3月份,我们根据教育部和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广饶县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规划》,计划在全县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当时有些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对此感到不理解,认为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中考科目,许多学校缺少师资和硬件设备,开设信息技术课不仅浪费时间和财力,而且还冲击了中考和高考,是摆花架子。针对这些模糊的认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观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多次召开由乡镇教委主任和中小学校长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调度会,统一思想认识。2001年3月中旬,县教委从山东师范大学邀请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张同善教授来我县对乡镇教委主任、中小学校长、乡镇教研员和所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作了《信息技术教育,要做从沸水中跳出的青蛙》的专题报告,自此拉开了我县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序幕,这个报告会也成为我县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动员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001年4月份,县教委组织首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校长到我省的烟台、潍坊等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观摩;2001年5月份,县教委又邀请北京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到我县为中小学校长就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作了专题报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校长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感到信息技术课不是可开可不开的问题,而是非开不可并且还要开好的问题,从而为信息技术课的顺利开设创造了条件。

二、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环境,确保信息技术课的开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硬件的依赖性比较强,要求也比较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政府拨款是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软、硬件投入的主渠道。从目前情况看,各级政府尽管非常重视对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资金投入,但该由政府解决的事情太多,特别是对乡镇政府来说,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和解决学校的危房已是困难重重,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购置和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而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的大事。解决资金问题光靠政府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等待和依靠的结果只会使我们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掉队。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县教委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帮助学校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并对这项工作做得好的学校给予资金支持。如我县的码头乡、西刘桥乡和陈官乡,多年来农民对教育一直比较重视,非常支持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县教委和乡政府的支持下,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这三个乡镇的5所初中的每名学生集资300元(每年收取电费和设备折旧费60元,余款在学生毕业时返还),共集资150余万元,新建了7个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290余台。大王镇是我省的经济强镇,乡镇企业比较发达,通过政府拨一点、学校挤一点、企业筹一点的办法,该镇的2所初中新建了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计算机152台。一些偏远、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和学校,如丁庄镇的李道初中,通过教师集一点,学校挤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10余万元,建成了1个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计算机25台。在鼓励学校自筹资金添置新设备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引导学校对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进行改造和再利用。2001年7月,县教委在考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与北京智博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用智博公司的“凤凰涅磐”对我县中小学以前购置的286、386和486计算机进行了改造升级。除了以上方案外,我们还借鉴陕西省在资金运作方面的经验,采取“教育+企业+银行”的资金解决模式,即“教委担保监控→电脑公司垫资装机→银行贷款扶持→学生上机收费→三年限期还本”的资金解决模式,为一些学校解了燃眉之急。为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2001年12月份,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县教委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进乡镇、学校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学校筹资投入的积极性。自2001年6月份至今,我县中小学新购置计算机804台,改造计算机320余台,使我县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的硬件环境基本上满足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在出台政策鼓励的同时,我们还发挥考试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制定了《广饶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规范》,明确规定从2002年起将信息技术考试纳入初中毕业会考,从2003年起将信息技术考试纳入中考科目,并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实行无纸化考试。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县大部分中学都建成好用、够用、经济的计算机教室,从2001年8月份新学年开始,全部高中、22所初中和3所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教育实践证明,任何一场教育改革,都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基点。教师站在教学的前沿,是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能动因素和实践主体。为此,县教委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紧迫的工作来抓。一是帮助学校把计算机专业毕业,但现在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调整到信息技术教学岗位上;二是从其他学科的教师中选拔了部分德才兼备,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的技能,并热爱这项工作的教师经培训后任教;三是针对我县计算机专业师资缺乏的实际,从非师范类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中挑选部分人员,充实到学校任教;四是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人员到学校任教。目前,我县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总计78人,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占94%。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中存在的知识老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的现象,县教委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利用暑假,聘请一些高校的计算机专家,从计算机的知识、技能到教学方法,对所有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了为期30天的封闭式上岗培训,并先后两次派7名教师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有效地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在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我们还有重点地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了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对青年教师在业务上重点指导,督促他们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鼓励他们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抓教研,上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所有任课教师来讲,无论从备课、上课、辅导,还是指导学生实践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经验可循。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狠抓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常规管理。我们在《广饶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规范》中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 二是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县教研室在今年秋季蹲点调研期间,每到一校都召开一次教学研究会议,组织教师研究教法、学法及理论课、操作课的具体上法,探讨教学评价的方法,并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探讨解决的办法。同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推荐一名教师上一节研究课,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找出课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性教研活动,定期在全县开展信息技术优质课、优秀论文、教学能手评选、公开课展评、专题研究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教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经过全县信息技术教师半年多的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教学原则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即:激趣导课—出示目标—讲解示范—实践练习—检测评价—创意延伸。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随意性比较大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同时,我们还与北京智博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利用自建的题库在期末考试中实现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无纸化考试,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尽管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改进。一是硬件设备不足。在已开课的37所中小学中,上课能够达到1人一机的学校只有广饶一中、广饶三中、广饶四中、码头中心初中、颜徐初中、大王镇中心初中、西刘桥中心初中7所学校,其余学校大多两人一机,甚至个别学校三人一机,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课时不足。现在大多数学校每周只安排1节信息技术课,再加上多人共用1台计算机,操作时间短,学生没有时间巩固学到的知识。三是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整体水平还不尽人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信息技术的无纸化考试组织难度大,考试周期长,公平性、可比较性差,如:若每个年级采用同一套题目考试,便于比较学生的成绩,但由于人多计算机少,考试周期长,先考的学生与后考的学生因可能泄露试题而存在不公平性的问题;若采取随机出题自动组卷,又存在因题目难度不同而造成学生成绩可比性不强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改进,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评价工作逐步走上公平、公正、科学化的轨道。

2001年12月份,我市已将“校校通”工程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纳入2002年东营市政府的“十大”暖心工程之一,计划从市财政中拿出3500万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配备开设信息技术课所需的软、硬件,并建成教育城域网,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校校通”,到2003年在全市所有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全部实现“校校通”。2001年11月份,山东省教育厅也决定从2002年5月份起,在全省中小学中对学生实行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并规定获得山东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合格”级以上证书的学生,可免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同时获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合格”级者,在中考录取中加10分,获“优秀”级证书者,在中考录取中加20分。这一系列的措施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借这股强劲的“东风”,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中,继续加大对学校的管理与调控力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扩大开课的范围,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争在1~2年时间内使我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研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并使我县整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走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作者:山东省广饶县教研室 陈光明)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