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作者:汕头市潮阳区西元中学 林少志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摘要:文章先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入手,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策略。围绕多元智能进行多样化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生潜能;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智能组合的能力;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进行多种智能的训练。以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元智能进行多元评价,以便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有意识的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信息技术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C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1983)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完整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都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以语言、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并以智商测验作为检测一个人聪明与否的工具。这种智力判定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不能预测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潜力和表现,而且也不能解释“白痴天才”的现象。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即至少存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力等九种智能。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

加德纳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对于学校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正在实现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变革。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如何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来说,觉得有几点应该引起重视。

1、围绕多元智能进行多样化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生潜能

加德纳指出,要发展某种智力需要充分接触有关这一智力领域的媒介或材料。即多元智能的发展需要丰富、适当的学习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发展智力潜能的外在条件。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其他学科,如英语、语文、数学、审美艺术、环境、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综合了基础文化课、活动课的特点。信息技术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组织教学,教师应事先准备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利用网页的超链接与查找功能,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

由于学生的智能特征各不相同,应尽可能多层次提供适应性的学习内容,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将多元智能与课程教学统整起来。具有言语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侧重Word、WPS的编辑排版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人对机、人对人的对话学习英语、语文等;具有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侧重于灵活运用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3DMAX等软件进行制图作画;具有自我认识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指导其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进行个性化学习,获得学习自主权;具有人际沟通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在网络环境支持的环境下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具体见:各项智能与教学活动类型的对应关系表)

2、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智能组合的能力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广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

因此,在多元智能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而基于计算机及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与此是相吻合的。

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完成。比如:在实施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结论。此时可以结合字处理软件(如:MSWord97/2000和WPS2000等)与电子表格软件(如:MSExcel2000等)的学习,做到学有所用,综合提高智能。在撰写研究成果中,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是文字、模型、小品、漫画、图片、声像、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此时结合字处理软件(如:MSWord97/2000和WPS2000等)与电子简报软件(如:MSPowerpoint97/2000等)以及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6.0、AutoCAD2000、3DMAX、Flash、DreamWeaver等)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力求有所创新。

研究性学习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此时,小组的合作非常紧密,更需要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协调任务进度,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E-mail、BBS、OICQ、BLOG进行异步讨论,将初步成果公布在网上发表,通过网络继续讨论研究,如此反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自我认识、数理逻辑、言语语言等的能力。(具体见:各项智能与教学活动类型的对应关系表)

3、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进行多种智能的训练

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活动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使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获得运用优势智能帮助发展弱势智能的机会,使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各个智能的特点,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多元智能教学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的参与途径。根据九种智能的特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进行多种智能的训练。各项智能与教学活动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各项智能与教学活动类型的对应关系表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