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

来源: 作者: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二中 都艳萍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

信息技术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已渗透到各学科、各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模式探讨中,我觉得“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模式。这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为辅的教学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任务,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如此以来,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之间有一定的协调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何谓“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完成典型的“任务”,将知识点的教学融于其中,使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以此来培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实现本节课的“任务”,落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任务。接下来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围绕课本知识点的其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所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达到所需的效果。

二、如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教师引导期。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对于加强学生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辩论、比赛等在竞争中相互启发补充、共同发展提高。这样,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创新兴趣,开发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这样启发: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我们来欣赏一段电脑特技制作的电影好吗?(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电影特技片头,精美的画面吸引了学生们的强烈好奇心。)教师接着说:同学们,这几分钟电脑特技保存在我的机器中,文件名为×××,在你们的机器中也有类似的文件,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查找”方法,请利用查找功能把它们查找出来。

第二阶段,学生操作应用期。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所以应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在教师引导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并且教师要当好辅导员,事先编好上机指导及相应的配套操作练习。这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也可采用设疑—讲解—演示的方法,力求学生听得懂、看得清、重点要突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紧张的高潮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消化教师所讲的或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进度快的同学可探索教师未提到内容,或提前自学后阶段的教学内容。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辅导、答疑和释疑,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控制教学进度。例如,教师:这种文件的属性为视频文件,后缀为AVI,还有一种后缀为JPG文件,请同学们动手查一查,它们是什么样的文件?它们在什么位置呢?

第三阶段,交流讨论期。进入交流讨论期,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可向教师提问,也可同学间互相问答,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学生讨论为主,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优秀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其不同处。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在教学节奏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在此期间,有的学生产生错误,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及时地查找,并立刻纠正。学生找到的不仅仅是几处错误,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在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后,强烈地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四阶段,进入巩固创新期。学生在看了别人的作品或方法之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个阶段,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在得到启发后作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同时提高创作水平。成功的体验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渴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我常适时地组织实践操作成果展评,能诱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意识与行动。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组织了电子幻灯片制作展评,对优秀者予以“小神童”、“小能手”等荣誉称号,这样学生受到鼓励,其创造的兴趣得以延续。又如:通过兴办电子报刊大赛,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字处理能力,其创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创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得到极大的发展。

第五个阶段,总结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在此过程要注重加强学生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辩论、比赛等在竞争中相互启发补充、共同发展提高。这样,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思维。

总之,通过这样一个“引→试→做→看→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巩固→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学习有张有弛,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它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识一山而知千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为教育创新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