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传统高职学生英语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传统英语教学是否适应高职英语教育,关键是看其能否符合高职英语所特有的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除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大专毕业生外,还肩负着向本科院校输送人才的任务。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求知欲较强,是学习语言、掌握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但也存在着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基础较薄弱,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对于那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经历3年的高中课本的学习及高考的磨砺而言,五年高职学生可以说是像一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自身信心严重缺乏却被直接要求参加正式比赛的选手,结果往往是连正常的水准都不能发挥出来。结果就是传统的英语教学使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甚至放弃英语的学习。因此,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五年制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难度,提高效率,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优效果成了摆在英语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在高职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基调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作用,诚然,许多课程采取讲授式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快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但是我们把这种模式照搬到语言教学上,由于语言的特殊性必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折扣,再加上英语教学是在全新的语言基础上展开的特殊教育,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进,效果就如同在打折的基础上再加一次新的折扣。如果我们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可以充分发挥其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五年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1.遵循启发式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的观点。它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提问就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启发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启发的方式很多,教师在运用时,要灵活,不要生搬硬套。
2.要善于使用实用的英语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等。教育学家总结了许多操作性较强的英语教学策略,笔者发现实践中以下两种最为典型,使用频率最高:
(1)关键词汇联想。例如,在讲授《The Present》一文时,我给出了一个关联词“birthday”让学生联想出与之有关的单词和可能会涉及到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来,以比赛的形式,比比哪个小组写得多。这样一方面复习了单词,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单词引导记忆。记单词常常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头疼问题,而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并适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有趣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场景化授课,增加口语练习。会看不会说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口语水平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语言环境。学生能够练习口语的唯一机会是课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忽视口语训练,为了克服以往翻译语法教学法造成的“哑吧英语”的后果,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应在授课的内容和侧重点上也做一些调整。
4.借助兴趣和文化的力量。外语教学的宗旨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而传统的文化灌输,缺乏必要的氛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相关文化的含义,不能体会到课文的精髓。由于兴趣,学生平时也许较关注如NBA、世界杯等信息,在听到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迅速的理解报道的内容。教师可以挑选年轻人喜欢的话题导课,或是提前通知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分享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结论
高职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又因其存在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暂,如何在实践中探索一些实用、可借鉴的方式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深刻思考。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学生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的一个课题,最终达到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即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Jorde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王春蕾,协作学习教学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21-24.
[3]Maclntyre P&R Gardner. 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 pri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J]. language Learning, 2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