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关文庆 发表于:2013-09-21 16:32  点击:
【关健词】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 美育 传统文化
 [摘要]在艺术教育中,题材的选取,主题、构图的挖掘固然重要,但对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研究是艺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当今美术教育个性化的体现,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所以,对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45-02
  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在对美的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通过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的比较,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创造出个性独特、意境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美术技能,而且懂得美的形式、内容表现的丰富性,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这是美术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艺术实践教学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艺术实践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深入和补充。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对今后学习提出更高的目标。组织学生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把实践教学带上课堂中,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能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艺术实践教学锤炼学生的艺术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艺术才华和个性,使学生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现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为学生今后从事艺术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具体教学创作中,首先给学生从一幅作品的构图、色调讲起,分析绘画的构思、意境的展现,技法的深入,肌理制作等,让学生懂得艺术实践过程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不仅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让学生明白艺术表现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的合理性,展开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在艺术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形式与内容表现的价值,懂得艺术表现的自我评价和创作要求,最终达到创作自由的目的。
  在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如何培养?从何处着手呢?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感受、表现手法,深入研究绘画的内在规律,完成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性的统一。体会情感,引起共鸣,最重要的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养的目标。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寻找美的足迹,完成自然美和审美的统一。通过客观物象认识到事物本身传达艺术之美,对人文素养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引发思考。
  二、艺术实践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制订可操作性实践教学计划和目标
  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制订可操作性实践教学计划和目标,构建完整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形式,将艺术实践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建立评价机制,通过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实施措施。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目标,这样才能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明确,对每一部分课程都有一定的安排计划。低年级同学只要询问一下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作业安排及要求,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做到目标明确,体现教学计划合理性。教学过程中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大胆走出课堂,向生活学习,做好每一个阶段实施计划和方案,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建立评价机制,师生互动参与,教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做出总结,对今后的发展做出要求和规划,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学落实到每一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才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空间,让学生在每个参与过程中获得审美的体验,提高人文素养,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艺术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目标
  艺术实践教学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统筹考虑学习者、教育者、教学内容与环境等,运用科学策略,让学生乐学、好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个性。在目前美术学院教学中,建立合理的教学体制和目标,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规范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现整个教学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对绘画规律和方法的学习,掌握好绘画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凸显绘画形式特征、创作意念和手法的灵活性,进一步实现美术教学的科学性。以前在制定目标时,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没有注意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注重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商的培养,使得课堂教学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目标制定要逐步提高,从知识层面上升到能力层面,最终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如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不仅讲解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画外之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讲解艺术家的生平故事、绘画的风格、创作的背景等,让学生明白绘画的艰辛并增强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引领学生体会画外之意,明白课本以外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管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假期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体验艺术教育的特色,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另一方面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以中华民族为主流的各种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融合,具有稳定性的中国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是写意的,重表现,在绘画表现中运用想象整合空间,以有限的笔墨来表现无限的境界,揭示了中国绘画创造就是一种生命空间重建。中国绘画以气韵表达为最高要求,中国画家特别注意以生命意识去体现自然之美,通过对自然凝神观察体会灵性的生命精神,以节奏化的表现达到体现生命意识的目的。石涛强调:“山川脱胎于予也,与脱胎于山川也。”脱胎意味着新生,借笔墨传递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书法艺术表现意境。借助联想、意境、改变绘画方式,通过研究中西绘画对空间、透视、层次的研究,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表现规律的探索,体现绘画精神和思想性。意在笔先,下笔如有神,不仅对绘画形式、内容提出了要求,打破单一的表现手法,把握绘画的全局和意境,注重心灵感受的表现,使作品透视出浓浓的人文气息,也是我们绘画要追求的最高目标。绘画不仅会写实再现,更重要的是处理好绘画形神的关系,产生意境之美。明代画家徐渭《驴背吟诗图》,画面气韵生动,似乎能听到驴蹄子的滴答声,意境之美得到充分体现,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观者不仅能通过读画、赏画、品画学习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人文素养。美术教学过程不仅是技法的练习更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人文素养、美学思想得以实施和实现的过程。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美的认识,将诗歌的巨大力量与哲学思想融为一体,以体现作品精神力度,实现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统一。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