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台湾经验与借鉴(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健 发表于:2013-03-31 21:50  点击:
【关健词】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台湾
(3)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内容选择是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棘手问题。潘正德等认为,生命教育包含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内涵,概分为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等四个向度。郑晓江

  (3)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内容选择是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棘手问题。潘正德等认为,生命教育包含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内涵,概分为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等四个向度。郑晓江提出了生死哲学,涵盖生命、生活、死亡、临终关怀诸方面。大陆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选择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的源泉,突出人文取向和生命省思,淡化死亡主题和宗教色彩,提升生命的认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适应个体生命发展需求,要求与社会现实保持一致。一般应涵盖生命观、死亡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有限性、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终生性,把握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追求有尊严的生活;珍惜生命:生命是美好的存在,生命要学会面对挫折,永不言弃,始终用坚毅的意志走出生命的困境,走进生命的阳光地带;欣赏生命:生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需要生命个体学会爱,学会给予和付出,学会用爱欣赏生命、护佑生命,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让生命在爱的氛围中体验幸福与收获愉悦;升华生命:人是社会性存在,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在职业生活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生命存在的境界,实现生命的意义;把握生命:认识死亡,向死而生,思考死亡对生命的重大意义,藉由对死亡的认识,让我们思考存在,珍惜有限的生命存在。临终关怀,让生命在安宁中栖息。大陆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应突出大生命的视野,构建整体的生命认知,从知识中心走向生命中心,从理论讲授走向体验感知,从外在规训走向内在自省,以经验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兼顾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关照知识生成和生活实践,体现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在生活中彰显课程,在课程中关照生活。
  (4)生命教育的教材体系。教材是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课程设计最终指向教材的生成。总体上看,大陆高校教材体系还没有形成,教材的种类以及内容选择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需要开发优质生命课程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有效前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或推广中心,开展生命教育专题研究,规划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方案,承担和组织培训生命教育种子教师,结合国情、地情、校情,开发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编撰具有校本课程性质的、符合大学生生命成长特点的生命教育教材。
  (5)生命教育的课程评价。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以经验分享为主,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把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生命认知作为课程评价的着力点,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辨与知识涵养。课程评价的具体操作层面包括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读书报告、讨论、作业、心得、活动参与等方面。生命教育的课程评价在于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以师者的生命体验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自我评价,自我矫正,促进生命个体的自我发展与提高。
  (6)生命教育的课程形态。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课程。台湾林思玲教授认为,大学可以单独开授有关生命教育的学程,全校学生都可以用。这相当于当前许多大陆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当然这是独立的课程设置。融合课程表现在学科课程体系中一般来说都有与生命哲学相关的认知内容,我们可以把这些生命教育的核心主题有机融渗到相关课程内涵中,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隐性课程包括校园环境氛围、教师人格魅力等。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影响为巨。生命教育的推动与实施,应重视身教与境教,身教之影响在于向善之心的激发及楷模学习的力量,境教之影响则在于提供孕育向善之行的所在。活动课程主要指以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为主题的综合活动等。
  三、大陆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实施途径
  生命教育课程研究旨在为生命教育的实践提供内涵支持。与台湾相比,大陆生命教育课程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实践中,不仅在医护院校实施,而且需要拓展到所有高校。落实生命教育课程,需要结合大陆高等教育实际和高校自身实际,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系统思考,稳步实施。
  (1)定位生命教育课程性质。清晰的课程意识有助于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借鉴台湾经验及大陆部分高校实践来看,把生命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是必要的。生命教育是关怀人的教育,是人人都需要学习的教育课程,为生命个体的终身发展做准备,理应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面向每个学生开设这样的必修科目,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态度、生命认知和行为习惯。因此,定位生命教育课程为独立课程,合理界定课程学时,给予正式的课程地位,能够进行统整性、连贯性、持续性的涵育并有效保证课程实施的时间。当然,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并不排斥融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在现有的课程中有机融入和巧妙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在综合活动中体现生命的认知与感悟,在校园环境中营造生命化的气息,这些也是生命教育独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益尝试和重要补充。
  (2)培训生命教育优秀师资。教师是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优秀的师资是生命教育的灵魂。生命教育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现有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都无法满足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求,这就急需培养生命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台湾至上而下的生命教育实践,已经建立了系统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大陆高校生命教育的师资建设应遵循以下三点。第一,建立三级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国家级生命教育骨干教师,或称生命教育导师,可以在全国高教、媒体、文化等系统遴选有学识、重涵养的优秀人才,作为国家级生命教育培训专家库成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培养各地生命教育种子教师。第二,建立生命教育师资专业认证制度,以生命教育种子教师为核心,在各地各校组织各科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知识及实践操作的培训与提高,通过在学科专业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此推动生命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第三,生命教育师资培训还应注重“培育具有生命关怀信念与情操的教师”。教师的生命体验与整全认知,可以点燃和润泽学生生命的自由发展。 (3)创新生命教育教学方法。生命教育课程强调学习者作为主体的全面参与以及课程的体验实践,强调“教师的自觉参与和经验分享”。教师丰富的生命体验、娴熟的教育实践以及热忱的教学投入等都会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不仅是从事专题教育的生命教育师资,而且各学科教师都有义务推动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应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关爱情怀。生命教育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应不同于一般知识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无论是何种课程形态,都应体现出强烈的生命体验与深刻的主体认知,只有这样以生命开启生命、点化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生命教育课程应采取“专题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读书讨论法”、“影视欣赏法”、“活动体验法”等多种彰显主体参与的、开放的、互动的教育教育教学方法,在实际课程实施中根据需要加以选择和应用。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