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本位教育思路探析(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陈静 殷红梅 张玲 发表于:2014-03-31 20:51  点击:
【关健词】信息产业;高职教育;职业素质本位
1.2.3 评价机制不完善 受传统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过关率、学生满意度、职业资格鉴定、顶岗实习效果等几方面组成。很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

  1.2.3 评价机制不完善
  受传统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过关率、学生满意度、职业资格鉴定、顶岗实习效果等几方面组成。很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存在着严重的“师本性”与“校本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的态度与延伸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均得不到体现。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在学生为期数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校企合作不够,评价更具随意性。而这些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教学的实施与教育的发展。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时经常被企业形容为“不高不职”:单项专业技能较好,复合型岗位难以胜任;吃苦耐劳精神尚可,团队协作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职业生涯浅显。这些问题在“教与学”两极分化逐步凸显的今天显得尤为严重。因此,明确职业教育目标,权衡学生能力分配,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天的一个必然趋势。
  2 信息类职业院校以职业素质为本位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分析
  关于职业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笔者经过研究与分析,认为引用解延年的观点能更好地说明其涵义:“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和素质培养”[4]。简单地说,就是以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等综合职业素质为培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与中国教育家谭满益等则采用三角模型图形象地阐释了职业素质的基本涵义[5],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的职业素质模型图
  图2 谭满益等的职业素质模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职业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培养,其所谓的职业素质应该包含由心理、身体、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组成的基本职业素质,由知识应用、沟通交流、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组成的关键职业素质,由专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组成的专业职业素质,还应包含由职业调适与迁移、职业创新、持续学习与创新创造能力在内的发展性职业素质。只有在这种职业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适应社会、顺应时代、尊重人格的综合性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满足人力资源强国而不是劳动力资源强国对人才的需要,才能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与职场变更,才能顺应人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吻合人的全面发展实质[5]。
  3 信息类职业院校职业素质本位教育思路探析
  3.1 遵循市场性原则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国乃至全世界职业教育最突出的一个特性,就是其比其他教育更强的市场性。人才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会呈现其与经济、社会紧密相关的特征,职业教育因其自身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围绕市场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更新,而“态度”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被动的调整还是主动的预知和与时俱进,这是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掌握科技发展动态,敏锐洞察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必做的功课。
  3.2 遵循职业性原则建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评价
  职业教育之所以是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其基本目的:传授一项技能、一门手艺,最终让学生能从事一门职业。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在教育实施中,职业教育应从每一个专业设置到每一门课程设计随处体现其职业性,专业定位注重职业需求,课程开发基于职业岗位群,课程实施要基于职业情景与职业工作过程,课程评价应基于职业岗位,兼顾知识、能力与职业品格,学习引导应注重学生长远职业生涯规划[6]。
  3.3 遵循流动性原则促进教师教学“新陈代谢”
  信息时代新事物瞬息万变,职业教育实施者们要及时吐旧纳新,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实践,将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带入课堂,将教学改革中的新方法融入教学,不拘泥于教学形式、教学场地,引导学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新事物及时吸纳的能力。然而目前在实践中呈现出的却是,教师吸纳新事物的途径多了,力度大了,教师本身学习新知识的意识加强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浅尝辄止的现象依然存在,功利性培训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即使吸纳了新工艺,将其及时、灵活地应用于教学的意识不够强,学习效果的后续性不到位。对此,笔者建议建立教师学习途径、学习力度、学习效果实施一系列综合跟踪与评价机制,帮助与督促教师实现教学实践的“新陈代谢”。

      3.4 遵循合作性原则缩短校企距离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是培养合格高职人才的关键渠道,也是实施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尤其是知识更新快速的信息类职业院校更要注重校企合作,要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育教学与管理,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同时尽可能地发展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生产实训基地,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益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5 遵循渗透性原则设置教学模块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以及其他人文知识课程、职业素养课程、思想道德课程均为独立设置,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独立性较强,衔接性不够。尤其是其中的人文知识课程、职业素养课程、思想道德课程在其纯粹的课程教学中,教育效果被弱化,教学评价被量化,而它们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在其他文化课程的实施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渗透的,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最终实现学生良好职业习惯与优秀品格的形成。此外,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种课程的讲授也不应该是彼此独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围绕工程实例尤其是专业与行业类的工程实例展开讲解,提高课程的目的性,也为下一类课程的实施作好铺垫。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日,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已经逐渐为教育者所重视,其更加全面、更加“人本性”的教育理念更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需求。江苏省信息类高职院校已经在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职业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已经萌芽,但是系统性地规划以该理念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即使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是先前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等教育理念的提升与完善。信息类职业教育如何健康高效地实施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