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性群育”理论下学校体育差异性教学探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静 发表于:2010-10-22 10:30  点击:
【关健词】“群性群育”理论 体育教学 差异性教学
运用文献法、实践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群性群育”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进行了详实的探究,试图运用“群性群育”理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性体育教学,促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群性群育”和“个性培养”的互相协调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自从“群性群育”理论在我国古代教学学说中出现以来,就一直贯彻在教学当中,并被各个时期的学校、社会运用;例如:古代的学家孔子、孟子、荀子和老子等都不同程度的对其有表述,这些概念早在古代就存在并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教育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无论古代的这些学家从正面还是反面的理解,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包含有“群育”的思想;还有孟子实行“仁政”,理论基础是人的“性善论”,并以基础发展为“群”的观念:尽管荀子的“性善论”表面上看是与人性本善相反,但是也是强调的群体意识,合群概念,人离不开群体等。现代教学中对“群性群育”的重提,也必将适时地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意义,在提倡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极为重要。甚至国内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群”的重要性。例如:日本的“集体本位观”;新加坡倡导《共同价值观》,弘扬儒家“八德”等。
  
  一、“群性群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分析
  
  可以从下图中看到“群体”、 “个体”、 “群育”的基本逻辑关系:
  
  “群性”里的“群”就是指群体。这里的“群体”是作为中性词来使用的。“群性”不是共性,没有抹杀个体的突出表现和发展;也不与个性相对,它是一种在群性中突出来的个性发展,在群体发展的同时烘托出个性,不冲突,共同进退,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种教育著作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表意和概念的解释,内容也各不相同。基于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对“群育”的理解,可以得出:所谓群育,也称群性教育,是培养人的合群性的教育,是一种建立和谐人群关系,促进个人“群化”、社会化而培养群性的教育,是旨在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处群”与“合群”的教育。总的可以概括为: “群育”既强调个性又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在注重群体的同时又避免整齐划一,是把极端的个人主义与过分注重整齐划一的狭隘集体主义的融合。
  
  二、“群性群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分析
  
  (一),“群育”在健美操(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在一般学生开始接触此门课程时,教师一般采用集体的教学,主要介绍健美操的基本知识,习惯性的集合学生在一起练习基本步法,以及基本套路的动作,在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动作之后,还是在每次课之前由教师(或同学)在队伍前面带操,其他学生在后边跟操。而今,在健美操的教学中,老师一般是起到引导和指导性的作用,在上课之前的热身练习都是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的,内容也很丰富,例如:有氧操、街舞、拉丁等较新潮的类型。然后课的主体部分也是安排同学们互相教学,互相进步。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在“群育”的基础上试试个别对待,差异教学。这样既能有效的提高同学们对健美操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促进学生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二) “群育”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在篮球教学中, “群性”教育的运用显得十分重要。针对篮球比赛的训练,在教学中以“合作”和“竞争”的观念为依据,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即“群性群育”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运动员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以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使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能够充分有效的发挥。例如:每学习一个新动作,将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进行练习并联系所学内容进行小游戏的比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合作与竞争共存。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既达到了“群育”的效果也体现了“群育”中个性发展的效果。而且在一次课中学到多元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也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篮球的兴趣。这又充分体现“群性群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三、“群育”对学生素质教育各个方面的影响作用
  
  (一) “群育”对学生性格的塑造
  学生的性格是后天培养的,如果存在不足,可以通过“群育”教学方式来逐渐引导其向利于自身个性发展的拐点上。例如,在健美操课上往往有一些女同学身体条件特别有优势,但是性格内向不利于表现自己,以至于自己的身体动作施展不出来,被掩盖起来。但是,如果教师利用“群性群育”的教学理念,采取个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集体学习基本动作的同时能够相互借鉴,相互欣赏,使那些内向腼腆的学生(尤其是女生)经常能够表现自己。这样,学生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个性发展。
  
  (二) “群育”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通常说的品德教育广义上可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这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达到“育人”的作用。学生的德育高低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德育过程中是直接教育还是间接教育,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直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一味死板的运用输入法来灌输,效果并不好。运用“群性群育”这种在群体当中的体育实践活动来教育个体,个体更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的思索才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集体和社会的进步。例如:篮球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养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更能促进学生的人格进步与完善。
  
  (三) “群育”对学生的智力影响
  学生的智力不尽相同,因此对学生的智力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技能能力的发展。利用“群育”的个性突出的教育方针,即对普通智力的学生,或者智力发展较为不足的学生进行补足的教育方式,不必要求过高;而同时又积极加强对智力较高的学生的培养,以开发为主来达到对学生的“各个击破”,使学生共同进步,使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能得以提高,使学校的素质教育得以充分实施。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