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社区体育在我国蓬勃发展,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大城市开展,随后向其它城市扩展,目前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城市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主要以皖北地区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为例,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社会学角度做深层次的理论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从而为安徽省体育管理部门提供了理论参考的依据,希望为安徽省的社会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皖北地区所辖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样范围涉及到淮南市、蚌埠市、亳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和淮北市六个地市。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皖北地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
目前,社区体育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日常性活动和经常性体育竞赛两种[2]。日常性体育活动主要在晨晚活动站进行以小规模为主。体育竞赛有的安排在节假日进行,有的按季节举行。皖北地区社区居民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有57%的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二次即为经常),有16%的居民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有27%的社区居民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出目前皖北地区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皖北地区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调查显示:居民喜欢和很喜欢活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64.6%;对体育活动持一般态度的占31.7%;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3.7%。这些数据反映了我省城市居民对待健身活动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从年龄上区分喜欢和比较喜欢活动的人数是:老年占58.5%,中年占28.7%,青年占46.7%,儿童占69.6%,呈现年龄小比例高的特征。
(二)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和指导者
调查显示:超过80%的社区居民根本不知道或认为没有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过管理与监督,几乎没有较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宣传与公示[3],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通过对皖北地区六个地市的抽样调查表明:专职管理者仅占17.8%,75.5%管理者由在职的管理员兼任,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的管理者占6.7%。体育指导者多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并且多为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占77.2%。
在对体育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普通体育锻炼及活动人员的访谈过程中,发现79%的普通锻炼者表示赞同每个社区居委会应该配备1名社区体育管理人员,每个街道社区应该配备2名;71%的人认为每千人应该有5名社区体育指导员,每个经常性活动点应配备体育指导员10名;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5-8个社会体育组织,并经常性的开展体育活动;80%的社区体育管理者呼吁全社会都关注社区体育,认为社区所有的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场所都应该有完备的管理制度。
(三)皖北地区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从居民调查数据统计可知:皖北地区社区体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场地设施、缺少指导者的辅导、经费匮乏、群众的体育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管理等。分别占33.2%、22.7%、15.2%、14.3%、14.6%,该结果与西安社区的研究结果相类似[4]。
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比较健全,但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贫困市的贫困县仍然存在死角,社区体育开展在那里基本上是纸上谈兵;调查结果表明,皖北地区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19.6%,77.5%管理者由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兼任,还有2.9%的管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由于兼职的管理人员占了大部分,工作复杂,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据调查,社区体育的管理者、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足30%,从而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三、结论
(一)结论
1、皖北地区的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体育专项资金短缺,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比较淡薄,皖北地区社区体育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社区整体建设。
2、法规政策是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保证,很多法规政策目前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离具体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
3、现阶段皖北地区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尚处于发展阶段,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人力资源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总数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体育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性不强,指导员上岗率低。体育检测人员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4、社区的科技信息的研究、利用不能很好的衔接,不能让社区居民充分利用这些科技。
四、建议
(一)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基层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皖北地区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人员的培训。
(二)改变旧项目开发新项目;加强社区体育的科学研究。
(三)充分开发社区体育资源(1、合理利用人力资源;2、资金多元化;3、整合体育场地设施;4、充分利用公园场地;5、全面开放学校场馆);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全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A].全国群众体育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613-626.
[2]王凯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0(5):6-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公报[J].体育科学,19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