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己知彼——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及学生实际情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要用谨慎的态度去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点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才可以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于教学重点内容的把握,教师完全可以大刀阔斧的把次要内容舍掉,取其精华,抓住关键点,进行突破,逐渐深入,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这样每一节课都有所侧重,一学期下来,学生就真正实现了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双重积累。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的同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这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作业布置,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课堂难度设置过深,学生根本没有能力领悟,他也许就选择放弃:如果问题设置过易,学生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研究透大纲内容,设计好教学任务,研究好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语文课堂的效率自然就有所提高了。
二、兼收并蓄——加强教学形式多样性与趣味性
语文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最有情趣,最富活力,最具表现情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手段呈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样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音乐、美术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演示或表演的手段,巧妙地运用实物、动作、对话等来选好突破口,创造一定的语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角色,走进课本,走向知识。
三、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传授学习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传统教学,老师尽其所能,大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长此下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本着教为客,学为主的教学原则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在学法上对学生加强指导,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直接有效地方法就是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而这些疑难点就吸引着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试图解决,如确实有困难,他就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听,带着问题听,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对于课前预习,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科学有序的进行,比如说,对于课文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朗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按照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步法读课文,对课文理解可以采用“析音阅读法”“抓过渡句法”“重点语段突破法”等方法进行预习。课前预习只是第一步,而要想学生的能力有质的飞跃,还要靠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拿到全班讨论,鼓励每一个同学大胆参与,民主表达,相互补充。这种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改变了以往教师占主体地位的局面,而合作探究中的思考,争论,共鸣,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养成了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实现了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学生预习与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点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堂效率也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不吝美言——重视对学生评价,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契机。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爱美,好胜,好奇,自尊等心理特别强烈,教学中要好好利用这些心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能提出问题给予表扬,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纳,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成功感,更主动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师要适应课改步伐,转变思想,在研究《教纲》《考纲》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研究学生更科学的学法,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