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来源:nylw.net 作者:费广会 发表于:2010-08-24 11:31  点击:
【关健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差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地步。本文将从非言语跨文化交际等方面以点带面的来阐述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从而达到警醒师生高度重视的目的。

语言学家Lado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学习一种语言实质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美国学者萨姆在《跨文化沟通》一书中对跨文化差异程度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的排列表明:具有共同文化渊源的西方国家的差异小,而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为最。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向中国大学生教授英语就面临着两种文化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就经常成为困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难题。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跨文化交际教学以免学生走入交际误区甚至尴尬的境地。
  “跨文化交际”来自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文化特性。
  一、从言语跨文化交际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西方人受到古希腊逻辑体系的影响,多喜欢用演绎的思维方式,词语的语用意义离不开双语交际的语境。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往往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本族文化的模式、思维定势来理解、思维而后表达英语,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看到The company has been running in the black. 中国人首先会联想到该公司的运作已陷于困境,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黑色”是不吉利的颜色。但实际上英语短语“to be in the black” 表示赢利,而汉语表示喜庆、吉祥的红色在英语短语“to be in the red”中,恰恰是亏损、负债的意思。这样的词汇短语还有很多,如:white or black? 加奶咖啡,还是不加奶咖啡?/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败家子,害群之马/a 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 be green with envy非常嫉妒等等。
  在中文词汇中,凡涉及“猪”和“狗”的,多数用于贬义,因而有“狗眼看人”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等贬义词,而西方文化中,猪是聪明、文雅的象征,狗有忠诚、勇敢的特性,“dog”极少用于贬义,也不会有“stupid pig”的词汇。如“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苹果(apple)只是一种水果的代名词,而在西方文化中,apple 有着与众多典故有关的短语,如:The Big Apple(大苹果)意思是New York、Apple of discord(祸根)、Apple of love(爱情之果)、Apple of Sodom(华而不实之物)、Apple of the eye(掌上明珠)、Apple-pie order(井井有条)、Apple polisher(拍马屁者)。
  从上述以点带面的讨论中不难看出: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名族语言交际之间的一些障碍和误解;对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没有相应的了解就难以透彻准确地理解别人说话的意图,“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这才能最终达到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关于逐步掌握和行使语言的七种功能即“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二、从非言语跨文化的交际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非言语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如体态语(Body Language)、副语言学(Paralanguage)、客体语(Object Language)、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及近体语(Proxemics)等非言语交际新学科。
  如:中国人用握手和微笑来表示礼貌和友好,欧美人习惯拥抱和接吻的礼仪形式;拉美和阿拉伯人在与人交谈时习惯靠近并频繁地接触对方的身体,否则就被视为是态度冷淡,而在中国则表示不尊重;中国人视“搀扶老人”为美德,而欧美老人忌讳别人的搀扶;再如: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中餐厅用餐,点了菜以后,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把小狗带到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只狗肉。Oh,my god,惨剧呀!
  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曾为人类交际设计过这样的等式:total impact of a message=7 percent verbal+38 percent vocal+55 percent facial.可见非言语交际在人类交际中的重要性。而由于东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在非言语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诸多差异。因此,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仅有言语交际而无面部表情、体态等丰富多样的非言语行为的教学模式,学会在恰当的言语交际中使用恰当的非言语行为。
  三、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导入。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作为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其他国家的文艺、宗教、习俗及日常用语、形体语言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三)要不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排除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四、结束语
  西利(Seelye)在《教授文化:外语教育家的策略》一书中指出:“文化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在目的语社会中得体地行事并与其他人民交际所需的文化理解力、态度和交际技能”。
  从本质上说,教授中国人英语,是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行双文化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所以,大学老师在今后的外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culture awareness)或文化敏感性(culture sensitivity)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cultur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