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学案的编写
1.1 “非谓语动词作定状补的用法”导学案的编写思路
(1) 熟记本质
导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等,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在教师的主导下编制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是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怎样教,而是首先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用心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极其活动。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而且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会学、会用、会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丰富学生内在品质等为目标,这样才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 紧扣要点
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导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起着控制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
(3) 注重落实
导学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难易、不同课型要求,同时结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导学案编写要尽可能考虑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课前自学设计不要超过25分钟时间,难点激发学生疑问后要留在课堂内解决。
1.2 “非谓语动词作定状补的用法”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与结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理论上,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结合教学课件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案授课,可适当进行调整。本节导学案我所教两个班级,基础与能力较差的班级未能完成检测,课堂探究、讨论与展示不十分热烈,反响一般;另一班级情况相反,效果显著,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明显高涨。
1.3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反思
(1) 导学案对学生影响
对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遍观网上,全是表扬声,所有科目所有课全用导学案。结果是,学生回家后,为了完成各科导学案的预习任务,就得熬到深夜,时间长了,抄袭或放弃,彻底失去学习兴趣,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有多少领导有多少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呢?教师跟风、赶潮流而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会对学生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但导学案本身是好,关键是如何做到全局统筹、整体安排。
(2) 导学案评价标准
实行导学案模式教学的课堂,有一种普遍的评价观点,即是教师课堂讲解、引导时间越少、学生讨论展示时间越多越热烈,则课堂评价越高,反之,则低,甚至指责任课教师未能改变思想,固步自封。因此,有些教师往往打着这样的幌子,一堂课下来,讲解所用时间累计不超过10分钟,甚或低于5分钟。显然,这种评价、这样的课堂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是走入了另一种极端。
2. 关于非谓语动词作定状补的用法教学课件的设计与使用的反思
对于本节课所用的的教学课件设计与使用,遵循了以下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设计时,主要考虑与本节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模式一致,与编写的导学案高度契合,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高度统一。
2.2辅助实用原则
本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尽可能地做到简洁、自然、实用,适时适度。坚决反对滥用、泛用。
总之,在“学——议——展——练”为基础的“4+X”的教学模式中设计、组织实施本节课,侧重于学生的“学”的主体,教师“导”的主体。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可以说,把时间留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主动思考后再作答比被动地接收式学习效果更好,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常常会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当我发现我的学生在慢慢成长,我无比自豪。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