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收入分配变化与福利效应分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郭卫 发表于:2014-10-28 13:37  点击:
【关健词】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社会公平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最受人关注的变化就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又有哪些方面,如何从收入分配政策的角度分析社会福利,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制定更好的收入政策提供指导和依据。

      广义收入分配上指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广义的福利指在支付工资、奖金之外的所有待遇,包括社会保险在内。不同的收入分配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产生的福利效应相应体现了收入分配是否正确。然而现在的分配政策大多没有考虑到福利效应的因素。
  一、改革开放后的收入分配和福利效应的变化进程
  (一)、改革开放后的收入分配的变化。1987年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收入分配提出了“克服平均主义”观点。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二)、改革开放后福利效应的变化。社会福利制度随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到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社保制度的确立,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偏重国企到覆盖所有企业。回顾和梳理这些经验我们发现,社会福利的改革和转型只是初步的,我国还在艰难地探索着社会福利模式的目标选择。
  二、收入分配变化和福利效应变化的结果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呈在上升增加趋势,同时贫富差距在加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2013年国家统计局家庭抽样调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如下:
  1.农村居民收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增速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2013年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放缓,部分大宗经济农产品价格急跌也造成部分农户减收亏损,拉低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几年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很大,2013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约1700亿元,这使得去年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14.2%。
  2.城镇居民收入。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略低于GDP的增速,增速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主要是绝大多数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继续规范落实津补贴制度,部分企业提高了职工工资及奖金,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受出租房房租涨幅较大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增长较快。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
  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正在加大。贫富差距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基尼指数。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3.相应的福利效应变化。从 1999 年实行至今,城市低保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救助人数稳步增加。从2000 年的402.6 万人升至2013 年的2085.9万人,同时,财政对低保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02 年的109 亿元上升到2013 年的724.5 亿元,月人均保障水平从2002 年的52 元提高到2013 年的352 元。在缓解贫困和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是6629美元,有65个城市人均GDP达一万美元。1980年以来,中国的GDP以年均9.3%的高速度增长。而整体的福利效应却呈现出与GDP增长不协调的逆态势,人们的不幸福感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百分之十以上,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社会失衡临界点。
  三、收入分配变化和福利变化的原因分析
  分析发现福利变化随着收入分配变化呈现了相关关系,但收入分配变化或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并不能保证国民幸福的持续增加,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有如下;
  1. 经济的原因。经济发展固然提升福利变化,但贫富差距加大,着实影响了福利效应。经济增长是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和人民所追求的目标.为此各国政府都致力于经济的增长,这一做法也似乎有欠缺之处。
  2.社会政治原因。企业逐渐褪去社会福利的管理职能,国家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尚未完成。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福利与企业紧密相连,政府强制企业包办职工福利事务并提供相应的财政保障。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在市场中参与公平竞争,福利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负担,职工原来的福利待遇削弱甚至丧失,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
  3.文化观念的原因。精神文明型福利观念是超前的,尤其以自然环境为代价获取的高收入,往往反思温饱物质型福利得失,福利效应开始负效应。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保障最为完善,收支最为均衡的国家,一定是位居幸福感前列的国家,而并非收入最高的国家。中国人幸福感渐行渐远原因就在其中。
  四、总结及建议
  1.改革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政府担责完善市场型分配体制,重视分配的公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另外,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
  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分配制度。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建立政府社会保障与公民商业保险协调机制。用法律形式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以及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从来源和发放两个环节建立起独立于企业事业之外的社保机制;建立可支配收入协调增长机制,不断缩小高低收入群体间的分配差距保障机制;政府匹配财力,引导商业保险进入弱势群体保障保险领域。建立财险、灾险、医疗保险三类险种与政府合作机制,运用政府和商险双重功能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加速城市化建设,从机制上避免因灾因病沦为社会底层的社会问题。
  3.其它方面。人们对生存的坏境感到不满意是感到不幸福和社会福利的下降的主要方面。对人们生存和坏境的满意度也是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考虑到的重要方面。经济的发展不只是经济指标的增长,简单的收入的增加,而是致力于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