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洮岷花儿”概况
“花儿”是流行于我国大西北民间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品种,属于山歌形式。以流传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河州花儿”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个省境内的35个县。“洮岷花儿”以甘肃南部为主,分布在岷县、临洮,宕昌、临潭、康乐、渭源、漳县、卓尼等几个县。其中岷县是“洮岷花儿”的演唱中心,岷县由于地处汉、藏、回等多民族杂居区,其花儿语言以当地汉族土语为主,风格上带有藏族民歌的影子,旋律的结尾又保留着回族花儿的成分,洮岷花儿以其质朴敦厚、意味隽永、明快生动、演唱豪放的特点而成为我国民歌的一枝奇葩。
“洮岷花儿”,顾名思义,携带着它从母体诞生的地域性特征,因传唱流行于洮河沿岸、岷山一带而得名,它以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路。北路派是以临潭县的莲花山为中心的“莲花山令”,又叫“啊花山”,也叫“两怜儿令”,其曲调结构严谨,节奏规整,旋律平稳,表情达意细腻而深沉,长用于叙事。南路派是以岷县的二郎山为中心的“啊欧令”,又叫“扎刀令”,它是“洮岷花儿”的先声,南路派的“啊欧令” 面积最大,其曲调结构简练朴实,节奏自由舒展,以上、下两个乐句行成一段,属六声商调式,旋律的发展与当地方言语调非常相似,按字行腔,演唱时多用假嗓子,男女同腔同调,起腔突发,高亢粗犷,悠扬婉转,火辣辣、热腾腾,如山风野火,撩人情怀,似有隔山呼喊折托音,有山山呼应,谷谷回响的艺术效果。
二、“洮岷花儿”的特征
“洮岷花儿”的两种曲调唱词通用,一般三、四句为一首,每句七字四顿,而较大的叙事花儿则是以无数首三、四句组成的小花儿连缀而成的。花儿的题材非常丰富,从农家的日常生活到祈雨消灾,从火辣辣的男欢女爱到辛酸悲苦,其内容涉及时事政治、劳动生产、历史传说、生活知识等许多方面,但其最主要、最精华的部分则是“爱情花儿”,有时也叫“野花儿”。在农作间隙,以歌代言,倾吐心事,诉说衷肠,互表爱慕,赞扬政策,憧憬未来,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朴实的感情,描绘着农村广阔的前景。花儿的演唱没有时间界限,从初春到深秋,一年四季,农活忙不完,“花儿”唱不缓,歌声不间断。特别是进入农历五月,山花烂漫之时,正是洮岷“花儿”开得正艳的季节,故有岷州五月“花儿”海歌潮之称。平时,独唱或对唱的形式比较多,而在花儿会上,多位歌手和腔唱答,形成典型的多声部特色。较为有名的花儿会有“二郎山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雨井峰山花儿会”,这些大型的花儿会上,总有成百上千的花儿爱好者参加。在这些人中,有目不识丁的老人,也有年轻力壮的青年,他们开口就唱,张口就来。“花儿本是心中的话,不唱花儿着由不哈(下),刀刀儿拿来头割哈(下),不唱花儿是(SI)我活不哈(下)。”
“花儿”既是西北地区普通百姓抒发内心情怀的写实史,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农耕文化的一个强势符号。但是,由于花儿的口头传唱形式,导致歌词、曲调在传承过程中大量的变异与散失。多年来,尽管各县文艺工作者在挖掘和保护“洮岷花儿”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类文化的融合,“洮岷花儿”的保护和发展从在着很大的困难。
“洮岷花儿”的歌手基本上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低,素质也不高,缺乏文化基础知识,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洮岷花儿”没有完整的歌手队伍,所谓的“花儿歌手”对“洮岷花儿”的演唱只作为一种闲暇之余的业余爱好,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发扬和研究, 歌手演唱花儿时也只是沿袭上一代老艺人的技法,曲调没有大的改变。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歌手对花儿不能正确认识和超强感悟,因此演唱时只能墨守成规,无力创新,难以对花儿的演唱技巧、音乐曲调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更难以将“洮岷花儿”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三、“洮岷花儿”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时说:“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之本,我们看到传承人就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就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由于非物质文化是靠口头传承的,一半的中华文化延续的生命线便是代代相传的传承人,如果传承人没有了,活态的文化便立即中断,剩下的只能是一种纯物质的历史见证了。要保护洮岷花儿,就要加快“洮岷花儿”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步伐。近年来,一些“洮岷花儿”爱好者通过大量采风、整理、挖掘,将一些原始的、濒临灭绝的老一代花儿传唱艺人的唱词和曲调,从民间抢救出来。岷县在举办花儿会的同时召开洮岷花儿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范围内的花儿学者和专家,全面深入地从花儿的历史渊源、曲调、音乐以及民俗等多个方面探讨其历史蕴藏及今后的发展。同时,地方政府在抢救和保护洮岷花儿的过程中,多次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探寻“洮岷花儿”的历史迷雾。大力培养“洮岷花儿”保护和研究的专业人才,为“洮岷花儿”的传承、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由于有了政府举办的花儿会,使得大家对花儿充满了信心。近年来,人民大众中又涌现出了一大批“花儿家”,他们已经把“花儿”当成了自己的职业,积极地去演唱,研究。政府还分级命名县、乡、村优秀花儿歌手及花儿传人,对有代表性并做出重大贡献的花儿歌手和花儿传人给予相应的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他们保护和发扬“洮岷花儿”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洮岷花儿”继承人,使“洮岷花儿”的传承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中国学者魏泉鸣、柯杨、卜锡文在1981年就提出了花儿学的新概念,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挖掘和保护“洮岷花儿”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岷县曾被评为“中国花儿之乡”“花儿会之乡”,它是汉、藏、回等民族聚居区,“花儿”的发展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互相渗透的一个文化样本,包含着汉、回、藏等多个民族的人文历史、民俗、宗教传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典型。“洮岷花儿”具有极高的音乐价值,被命名为“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洮岷花儿”可以说是与侗族大歌、纳西古乐等相媲美的民间音乐。目前,广西已推出的侗族大歌、云南已推出的纳西古乐,这些民间音乐已成为世界了解广西、了解云南的一种渠道,而岷县“洮岷花儿”音乐却至今很少为外界知晓,所以,亟需迅速挖掘和保护“洮岷花儿”,并精心扶持,多方培育,使“洮岷花儿”成为外界认识和了解岷县的桥梁。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