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的形态特征

来源:nylw.net 作者:才项措 发表于:2010-08-23 11:56  点击:
【关健词】朝鲜族;舞蹈形态;特征
舞蹈形态就像是一个方格框架,当它在给每个舞种划出界线的同时又将它们区别开来。

舞蹈形态就像是一个方格框架,当它在给每个舞种划出界线的同时又将它们区别开来。形态对于每个舞种来说都是贯穿始终的。在专业课上就常听老师反复:“你们要跳什么像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怎么跳,都不能跃出了该舞种本身的那个界线。那么,在民间舞中,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它不同的舞蹈形态特征。然而,我想这些形态特征首先都是在该民族的文化、地域甚至崇拜的影响下产生的。下面,我想针对朝鲜族舞蹈的形态特征做一个自己的见解。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作为朝鲜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初的观念形态,就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多神教的自然崇拜意识。在朝鲜民族的观念形态中,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思想融为一炉,形成“天人合一”的原初的哲学思想,并且控掘影响社会存亡、人心向背的社会根源,力求舍“小”我而全“大”国,实现个人与社会、社会(个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这样的观念形态,最终形成了朝鲜传统文化的内向性特征。①然而,由于朝鲜人民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蔑视、欺辱,使得他们在形成了内向的性格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萌生了强烈的抵抗的意识。与此同时,由于朝鲜族大多生活在偏僻、险恶的山岳地带,其性格气质多变得坚忍耐苦、粗犷耿直。所以,我们才会在朝鲜舞的第一堂课上,就听到老师强调:“朝鲜女人是传统、内敛、坚韧、温柔的。”
  朝鲜民族因不同地区的气候、风土和社会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性格、气质、心理的差异,就慢慢派生出了特征相异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三大文化圈。其中,代表山岳地带非农耕文化的高句丽舞蹈,具有粗犷、雄健、豁达的男性性格特点;而代表平原地带农耕文化的新罗舞蹈,则具有细腻、柔顺的女性性格特点。另外,百济舞蹈兼具这两种性格特点,体现着中和、和谐的审美特色。这三大文化圈也促使了朝鲜舞蹈不同舞种的形成。②我想,在我们所学的不同节奏型的朝鲜舞中也是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的:比如“安旦”,这个舞种的特点是潇洒、愉悦、欢快的,节奏相对有弹性一些。那是因为人们跳这种舞蹈来庆祝丰收,带着愉悦的心情,收作物的动作肯定是潇洒的。再比如“煞儿铺里”纱巾舞,这个舞种的特点是沉重、缓慢的,是人们在消怨时跳的舞蹈。所以说,在每一种舞蹈形态形成的背后,都有着背景,都有它形成的一个说法。
  朝鲜民族的这种文化特征,在舞蹈中,就体现为“和谐”、“张驰”、“谦让”和“含蓄”的审美特征。老师在朝鲜舞的课堂说道:“在朝鲜女人的潜意识里,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天包含着地,天永远比地大。”同时也受着束胸的服饰影响,所以在跳起朝鲜舞蹈时,人们都是保持着含而不露的身形状态,任何时候,视线都要往回看。从整体说来,朝鲜舞蹈把温柔、细腻、优雅、详和、缓慢、稳重等诸多表演内涵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出了一种谦和忍让的审美特色。同时,朝鲜舞蹈“内含胸”的基本体态就很明显的呈现出来了。
  还有,朝鲜族崇鹤,把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审美心理也体现在舞蹈形态的追求上,一位朝鲜舞蹈家就曾指出“朝鲜舞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即所谓“手柳鹤步”。 所以,朝鲜舞蹈的腿形及步伐都是在模仿“鹤”的静态和动态,并且都以“鹤”命名,比如:“鹤腿”、“鹤步”。
  其实我觉得,在相对其他民族舞蹈从原生态到课堂形态的转换来说,朝鲜舞蹈的动态风格是维护的比较好的一个民族了,但朝鲜舞难就难在把它跳像了不容易。脱离了当地的那种文化氛围,光靠强调和夸张它的形态来让大家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这样的作用是不大的,还很有可能让别人觉得这样的强调太故意了,这样的夸张显得不自然了。其实,朝鲜人民一跳就是朝鲜舞,怎么跳还是朝鲜舞。我们课上所谓的朝鲜舞基本体态,实际就是他们的自然体态罢了。他们有着那个地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随着气息一伸胳膊一抬腿也就自然流露出内敛、含蓄、细腻、坚韧的情感。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自然跳舞的一面往往容易被遗忘了,因为我们已经被“技术”这一概念给封锁了思想,常常是为了完成动作而去完成,一招一式完全没有了感染力。然而,我们所学的朝鲜舞是否就是和当地人民所跳的朝鲜舞一样呢?不是的,不论是单一的动作还是气息的使用方法,这都是由前辈在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出来的结果。
  一代传一代,在这样的一个传承过程难免就会慢慢地丢失它最原始的东西。但是话说回来,随着时代的前进,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原生态被保护的同时,从课堂教学走出去的朝鲜舞已经是被舞蹈化了的。而且我发现,这些被舞蹈化了的东西也是很能留住观众的。就像朝鲜舞,一个本身就给人很沉重、很安静的感觉的舞种,如果光是在那不停地呼吸来呼吸去,伸伸胳膊抬抬腿的话,观众很快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一个呼吸的感觉处理或是节奏处理就会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原生态”对于现在的教学来说只能是借鉴,作为参照。那么,我觉得作为一名学习专业舞蹈的学生来说,在课堂系统地接受具有训练性的民间舞风格课的教育是必然的。万物都有一个演变过程,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时地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民间舞在从原生态转换到课堂形态的这一过程中,遗失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什么东西是已经遗失却还值得再找回来的!
  
  参考文献:
  [1]徐东日.中国朝鲜族舞蹈源流及其民族特点[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
  [2]崔风锡.中国朝鲜族舞蹈论稿[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