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非真实性话语或“说假” (非真实性话语deception 简称DEC)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回顾以前的非真实性话语研究,大多关注语用策略的研究,而且存在着没有将非真实性话语作为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问题。非真实性话语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然而至今仍没有一个理论可以系统解释它。
非真实性话语不仅仅体现出一定的语用策略而且体现出极大的艺术性。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艺术体现在社交和交际活动中,本文就《三国演义》中人物交际中的非真实性话语现象进行研究来探讨非真实性话语现象的艺术性。
二、非真实性话语
不同研究者对非真实性话语的定义不同,这些定义大致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的非真实性话语范围较窄,如Chisholm & Feehan 就认为,非真实性话语就是信源方有意说出他认为是错误或假的信息,以欺骗目标方,非真实性话语与谎言混为一谈。第二类的非真实性话语则范围太宽,如McCormack认为,非真实性话语是说话人对Grice会话准则的隐性违背。本文借用Galasinski的定义,将非真实性话语看作是一种语用策略,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对信息的真假进行调控,让听话人产生某种错误的观念。
三、《三国演义》中的非真实性话语分析
因为言者的省力心里,巧说心理倾向,认知的模糊性等“语言就有欺骗性”,Oscar,Wilde认为“艺术是谎言”,那么我们可以说“谎言是艺术”,即非真实性话语是一种艺术。
根据各种情景和需要说出不同的非真实性话语的确是一种艺术。而《三国演义》中很多情节都充分反映出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在这里我们从两方面来看《三国演义》是如何体现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的,即非真实性话语是一种策略,非真实性话语是一种谋略。《三国演义》中刘备在曹营中种菜一节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体现了非真实性话语的策略性,这是一种韬晦之策,帮助刘备暗中积蓄力量,压倒曹操。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谋略更是一种艺术,兵不厌诈,虚者实也,实者虚也。有时却又实为实,虚为虚,如诸葛亮令关羽设伏华容道捉曹操之计。
而《三国演义》中充分体现非真实性话语艺术性的情景在于各方对曹操兵力所做的叙述部分。在第43回,曹操在檄文中号称“今统兵百万,上将千员”。诸葛亮告诉孙权说 “不下一百五十万“。在第44回,周瑜告诉孙权,“彼得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袁氏之众,亦此八万耳”。而在第47回里,黄盖的诈降书里说“周郎妄图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在第48回,徐庶对庞统说,“此间八十三万人马,性命如何?”。上面不同的人物对曹操兵力的叙述不一,事实证明只有徐庶的话是真实话语,其他都是非真实性话语。
仔细分析各方之所以做出不同的叙述,原因在于各方的利益不同。各方所做的叙述是基于不同的情景做出的叙述,充分体现了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曹操檄文中所宣扬的兵力,果然吓到了所有的江东文官文官,令吴踌躇不安,战降不定,这诚然是一种艺术。诸葛亮对孙权说的一百五十万是为了激将对方联合抗曹,果然到达其目的,这也是非真实性话语艺术性的体现。而周瑜的十五六万加七八万,且故意不算荆州降兵,是为了宽慰孙权,使其坚定信心抗击曹操,最后也达到其语效,也是一种艺术。黄盖的诈降书中说周郎,黄盖是转述檄文的数据,讽刺周瑜阿谀逢迎,得到准降的机会,这也是借非真实性话语达到其目的的体现,显示出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
从上可以看出,各方对曹操兵力所做的叙述都是从各方的利益出发的,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语效而说出不同的非真实性话语,这充分体现出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真话假说,假话真说,都与说话者的语用目的有关,是非真实性话语艺术性的重要表现。
《三国演义》中更有意思的是,为了激将周瑜抗击曹操,诸葛亮说曹操其实只为了大乔和小乔这两个“民间美女”建议送给曹操。诸葛亮假装不知小乔是公瑾之妻,背诵了曹操的《铜雀台赋》的一部分利用同音词语“二乔、二桥”和常人均不知实情的事实,“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果然激起周瑜“吾与老贼势不两立”的语用目的,这充分显示出非真实性话语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谋略,即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
四、结语
通过对《三国演义》一些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选择非真实性话语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真话假说,假话真说,因此我们可以说根据各种情景说出不同的非真实性话语的确是一种艺术,也充分证明非真实性话语不仅仅是一种是一种语用策略,更是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
[1]Galasinski, D. The Language of Deception: AD is course and Analytical Study [M].California: SagePublications, Inc, 2000.
[2]Grice, H.P. Study in the Way of Word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