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毕摩在诵经调的传承及吟诵过程中又融入了诸多即兴性的元素。毕摩诵经调的习得是靠家族的传承,毕摩从小就要跟从父辈学习诵经调,虽然经文的传承是有具体可观的经文,但诵经调却无乐谱记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
然而毕摩在诵经调的传承及吟诵过程中又融入了诸多“即兴性”的元素。毕摩诵经调的习得是靠家族的传承,毕摩从小就要跟从父辈学习诵经调,虽然经文的传承是有具体可观的经文,但诵经调却无乐谱记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诵经调的“即兴性”成分。同时诵经的过程中,也会由于断句的不同、气息的长短、个人领悟、环境氛围的不同,对较为固定的经调做“即兴性”的处理。“即兴性”的元素融入毕摩的诵经调,极大的丰富诵经调的内容,使诵经调在一定程度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符合人的需求。
在对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乡的曲比阿乌的采访中发现,曲比阿乌对于同一经文在仪式中诵的经调与私下采访时诵的经调不尽相同。当将这个问题向他询问时,他却说是一样的。局内人所说的一样,应为诵经调中的“程式性”的、“固定性”的骨干音调的保留,偏重于“相同性”的思考,而作为局外人的研究者所说的不一样,则忽略了诵经调中的骨干音调,关注于诵经调中即兴的细微的差异,偏重于“不同性”的思考。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驱鬼经中《孜孜尼乍》这一部分的诵经调的分析。发现其诵经调的“程式性”特点,例如诵经调中“核音”的保留以及循环的规律性等特点。但在强调其“程式性”的基础之上为毕摩即兴演述提供给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毕摩的演述过程中会根据仪式环境、仪式主题、个人状态等因素融入很多的即兴元素。毕摩以诵经调做作为经文载体,深化仪式的悬隔状态,为仪式的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奥).文良文化译.图腾与禁忌[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马林诺夫斯基(英).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文中毕摩经文皆摘自之子宜乍[M].中央民族学院岭光电先生翻译整理.
作者简介:
刘 通(1990-),男,汉族,山东省淄博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人类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