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叙】
从歌词开始就点明作品的主题思想,直接叙述作品表现的内容,不在语言上加更多的修饰,也不借助于其他手段来曲折间接的表达,这种手法称为直叙。直叙具有朴素、明朗、“开门见山”的特点,是齐唱歌曲的歌词中常用的手法。《大刀进行曲》是运用直叙手法的例子,另如《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这首歌词,用直叙手法,直截了当地唱出了雷锋同志光辉思想品德的各个方面,简洁扼要,易记易唱。
运用直叙手法需要有较高的概括能力,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中,从事物发展的复杂过程中,恰当地选材和取舍,否则易落入平板。
【夸张】
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对实际事物(或人物)的形象,特征,程度,作用等进行适当的夸大,这种手法称为夸张。这种表现手法,常能使事物(人物)本身的特点,得到更鲜明的体现。
夸张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往高,大,好,强等方面夸张。如铁人王进喜同志的语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京剧《海港》中高志扬唱的“装卸工,左手高举粮万担,右手托起千吨钢”都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工人师傅豪迈的气概。舞剧《白毛女》序曲合唱中,用夸张的手法,控诉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表现了贫苦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深仇大恨。
舞剧《白毛女》
穷苦的人啊,
地作床来天当被盖。
诉不尽的仇恨啊,
汇成波浪滔天的江和海!
压不住的怒火啊,
定要烧毁黑暗的旧世界!
另一种夸张手法是往低,小,坏,弱等方面夸张,这种手法在一般歌词中不多见。
鲁迅先生曾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愿意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这就是说夸张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作者应从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出发,恰当地运用夸张。如果脱离事实去夸张,那便是无依据的主观臆造,凭空幻想,使人感到不真实,有损于内容的表达。如“我爱那拖拉机,感情深如海”“一朵棉花象座山,压得汽车两头翘”。“情深如海”是有一定的表现范围的,用以形容爱拖拉机,不合适,不贴切。“一朵棉花象座山”夸张得言过其实,汽车也不可能“两头翘”显然这两句词缺乏真实感,不可能达到启发人们想象,渲染事物特征的作用。
【设问】
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这种手法称为设问。设问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然后予以明确的解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对要表达的内容起到强调的作用。这种手法是民歌中的“盘歌”“对口山歌”等形式的主要表现手法,也广泛地运用在歌词创作中。
设问可以是一问一答,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要问大车哪里去耶?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设问也可以是列举设问,既先集中地提问,然后总起来作回答。
【序列】
或以时间,或以方向,或以数字等为顺序,依次引发歌词内容的手法,叫做序列。序列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按时序列举的如:春、夏、秋、冬;一月、二月、三月……;从前,如今,将来等。按方向列举的如: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天上、地下等。按数序列举的如民歌中“十唱”“十绣”“盘歌”等。
《绣金匾》将时序同数序结合用于一首歌词之中,朴实而亲切地表现了全国人民歌颂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深情,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衬词】
衬词,是在歌词句子的基本内容之外,插入一些衬托性的(可能用在句前、句中或句末)字、词,甚至完整的句子,它对基本内容起着积极的表现作用。衬词可能是表一某些语气、劳动呼声或呼唤的意思,如:啊、嘿、哟、哎等,也可能是模仿某种音响,还可能用具有明显意义的衬句来加强,丰富歌词的基本内容。
表现手法属于形式的范畴,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脱离内容,任何手法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我们可以归纳出多种表现手法来,但在创作实践中,不应当从某种表现手法出发,而应该从完美地表现革命的政治内容出发,从作品总体立意、构思出发,恰当地选择,大胆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