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潮在音乐、文化、教育乃至众多的领域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也正在快速的兴起和发展。2005年9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鉴于世界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对中国的挑战,国民音乐教育也应该实现战略意义的转换…… "
一、多元音乐文化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植根于不同的音乐文化,发展于多元音乐文化。声乐教育的理念应该既是开放的、交流的,又是能够同时保持每种唱法的创造力和独创性的。在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最正统的学院派的美声唱法也在根据中国人的生理条件发生改变。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人知道所谓的正统到底应该以哪种理论和方法为标准;另一方面,随着声乐教育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声乐教育家们发现美声唱法是那样丰富并且在不断发展,从中受到积极的启示,不同时代不同的歌唱家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演唱方法,世界多元化音乐是由各民族本土音乐所组成的。中国的本土音乐既包括历史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也包括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交响曲、器乐曲、声乐曲、歌剧等各类音乐作品。声乐教学是我国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师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而当前我国的声乐教学深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仍拘囿于西方传统的教学模式,倘若仅仅用单一的欧洲教学理念来教授声乐,这将严重阻碍我们对声乐的学习,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
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探索性思考
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的总目标,指出"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但是目前,我国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体现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从教学内容来看:首先,虽然有所涉及各个民族和其他国家音乐,但是相对比例太少。
其次,在我们选择多元音乐文化内容的时候,观念上还有所局限,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我们传统上所认为的"正宗"的、"品味好"的、"注重修养"的音乐上,忽略甚至排斥被认为是稍低一等的其他风格、其他流派的音乐。这在无意间给音乐也实行了等级制度,从而陷入了思辨主义的怪圈,这样的多元音乐文化未免太狭隘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流派都应该是多元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数量繁多、风格迥异的音乐,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让"那些了解其他文化音乐的学生扩展他们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够欣赏差异、提高耐性、尊重他人、理解所有艺术的内在联系,发展一种全球不同社会和不同音乐体系的视野"。
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及素质结构来看:
首先,一些教师本身对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认识并不深刻。一方面,很多老师在接触到与多元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考虑很好地利用这样的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拓宽学生对其他音乐文化的了解,通过一个曲子很好地深入到其文化背景及其背景下的其他音乐,而只是"就曲谈曲";另一方面,则是在教学中追求一种形式,停留于表面,认为多元音乐文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节课内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结果是将各种音乐简单叠加,一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其实学生晕头转向,什么音乐都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教师的素质结构达不到多元音乐文化教学的要求,感觉力不从心。因为他们对于那些音乐本身、对于该用何种方式来讲解、该给予学生什么东西才算达到目的,都不是十分清楚。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课程设置上还是保留了西方音乐的独尊地位,并没有重视对这些未来的音乐教师以不同文化音乐知识的培训。但是多元音乐文化显然不单指西方音乐,这使得许多教师对于其他音乐知识在音乐方面和教学方面都有所欠缺,没有这些音乐的表达、价值、意义、功能和表演体系等方面的知识,致使他们缺乏必要准备,当然无法满足多元音乐课程教学的需要。有的老师在尝试着介绍非西方国家音乐时经常会偏离轨道,没有遵循其民族特性,而是习惯性地用西方的音乐审美习惯来分析讲解,结果反而让学生对这些民族的音乐产生了误解。
三、从教学实践中改进的建议
第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并自行扩充教学内容,这一切当然都要有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另外学会利用一切资源也是很重要的,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涉及面很广,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涉及到音乐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的音乐人类学方面的问题。在方式上可以发动学生收集资料,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广泛收集音乐资料,再拿到课堂上互相交流。
第二,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对于多元音乐文化应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对于该教给孩子怎样的多元音乐文化要有准确的把握。应更多关注音乐本身。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认为,我们的音乐课"应当包括世界各地和各个历史时期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包括在学生中流行的无论什么风格"。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大众传媒所传递的音乐日常生活。以及非教育机构的传递形式,应视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潜在资源。"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激情, 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研的主动性。
第三,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多元音乐文化知识结构。平时注意多接触、多积累各种风格的音乐文化,以便日后在课堂上运用这些知识。知识的积累有多种途径,首先是自学,其次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教师培训,最后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和其他老师相互交流获得。积累时注意,不仅要知其旋律,更要注意相关的文化背景,因为与我们熟悉的风格相异的音乐,必然要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理解。可能的话最好还去搜集一些原生形态的民族音乐。
虽然在当前施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实施民族音乐教学还可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文化之根深深地扎在中华音乐文化的土壤中,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的音乐教育会形成一个"由多元文化编织而成、能在东西方文化内容及其文化之问建众联系的网络",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之参天大树矗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