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然而,现在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变得不爱唱歌了,一节课中真正投入歌唱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开口唱则似牛叫,乱成一片,音乐的美感所剩无几。这着实让人困惑,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于此时课堂上的他们了,然而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找到一个好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歌唱,且快乐地唱。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经济现状等因素,我认为,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主体地位,它也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歌唱是人体科学领域里的一门音响学科,以身体为乐器,建立一种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从而发出优美的声音,用来演唱歌曲,为表达情感服务,这个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高级神经系统形成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激起正确的歌唱生理活动,从而形成完美的歌唱。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歌唱氛围,从而实现音乐的高效课堂。
一、创设歌唱教学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培养学生跟随老师快乐的投入到课堂的歌唱学习中,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创设歌唱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歌唱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学习对象,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致。创设歌曲情境,提高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常见的方法有:1.运用图画展现情境;2.利用玩具创设情境;3.设计游戏导入情境;4.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具演示情境;5.综合多种情境解决教学难点。
二、活动过程艺术化、多样化,创设教学情境
在歌唱活动中,教学生记忆歌词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个难点。传统的单一乏味的跟唱和重复训练,只会使学生对歌唱活动产生厌烦心理。如何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同时较快的理解和掌握歌词呢?我想,教师在设计这一过程时,应运用艺术化、多样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努力把“枯燥训练”式改变为“情景陶冶”式,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如教师在范唱时,既可配以优美动听的钢琴演唱,又可声情并茂的清唱,并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地倾听,这样既可让幼儿非常清晰的聆听和感受到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又培养了幼儿倾听音乐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边出示图片边范唱;或边唱边画出能表达歌词大意的简单图画,使歌曲形象直观化,让幼儿“耳濡目染”,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创建“舞台”,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尝试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兴趣。每节课前我都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小舞台,让他们在“音乐小舞台”“快乐5分钟”“我是小小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同学们积极性特别高,总是盼着一周一节的音乐课。快乐5分钟有唱歌跳舞的,有用画面体现音乐的,有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打击乐器的,那认真劲,别提有多棒,课堂上掌声阵阵,喝彩声声。
四、师生互动,营造氛围
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轻松而快乐的教学氛围,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放开身心与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使学生在参与表现中体现快乐,在实践中获得启迪。在教学中或快乐5分钟后,我常常会欢快地说:“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时是对所学新歌进行深情的范唱,有时是跳一般优美的舞蹈,有时师生互动做游戏等,教师的快乐参与常常能得到学生们的阵阵喝彩。如教唱歌曲《青春舞曲》,我结合自己舞蹈功底好,给同学们跳了一段优美、动感的舞蹈,同学们被我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我刚跳完,教室里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我问同学们说:“想学这首歌吗?”马上传来异口同声的回答“想”。接下来整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好极了。
五、竞赛与评价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评出一位最优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语方表达能力,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