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琴声强,呐喊电波震全球 1943年秋1947年5月(育才学校迁址至红岩村)期间, 为能更好地解决专业教师的困难,为了给学校增加经济收入和让同学们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陶校长决定音乐组每月举行一次音乐
(二)琴声强,呐喊“电波”震全球
“1943年秋——1947年5月(育才学校迁址至红岩村)期间, 为能更好地解决专业教师的困难,为了给学校增加经济收入和让同学们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陶校长决定音乐组每月举行一次音乐会演出”[6],每次音乐会必须公演一场全新的节目,而杜鸣心的《新山歌》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受到大家的欢迎,还由当时的电台为他们录制了唱片。音乐组的节目并作了对苏联广播和对美军广播。育才学校也有了国际影响。以后音乐组经常为募集难童资金和参加各种活动而举行音乐会,还作了几次对苏联和南洋华侨的音乐广播介绍我国儿童音乐情况。在抗战时期重庆国民中央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的对外播音,国民中央电台作为亚洲第一电台,是陪都重庆对外宣传最重要的渠道,成为盟军在远东惟一可利用的短波电台[7],激昂的歌声通过无线电波传遍祖国的山河大地,使听众感奋而泣,而杜鸣心的创作呐喊声也通过电波走向世界盖过日本,走向中国的不屈之声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全球,使其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丰碑。(三)人数少,带头冲破文化封锁
1945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社在重庆化龙桥举办成立七周年纪念会,陈贻鑫还有杜鸣心以及杨秉孙应重庆《新华日报》社邀请陶校长、戴爱莲等许多重庆著名的民主人士均到场观看,为刚从延安带到国统区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一朵红花》、《牛永贵受伤》担任伴奏,这是第一次在国统区中心——重庆介绍解放区的秧歌剧[8]。而话剧艺术在战时的陪都得到空前甚至是绝后的发展。从这以后,秧歌由育才学校带头在国统区传播开来,解放区的新文艺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封锁,在人民群众中开花扎根。 此时,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争取民主的运动日益增长,由于杜鸣心担任伴奏把这种新的音乐文化引进到带着浓厚抗战年代色彩里,大家都喜欢上了这种新的表演形式,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历史性的转变,音乐组同学到大学和进步集会上演出反映争民主、反内战的节目,人们通过这种表演形式搬到舞台上,直观的深入人心,学校师生都积极投身人民的解放斗争中。而杜鸣心也在这里奏响了新的乐章,紧紧引领着人们冲破思想的枷锁,音乐之声让人们站了起来,告诉人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奠基了历史轨迹。
(四)千人万人众起抗日的万里长城
多少个月明星稀之夜,在抗战陪都——重庆的大街小巷都传遍了抗战声音,育才音乐组积极响应抗战组织活动,而杜鸣心作为育才音乐组的一员也参与其中,1941年3月育才音乐组师生参加了重庆夫子池举行“千人大合唱”音乐会。此次音乐会由大中小学生组成的二十一个歌咏队手。1942年3月, 13所大中学校在江津白沙镇举办“万人大合唱” 育才音乐组积极参与,这两次大的音乐会演唱的是抗战歌曲9],群情激动,抗歌震天。人民受到抗战音乐的影响团结在一起,这类广场歌咏为推动战时西南大后方的抗战救亡群众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巴渝地区乃至三峡地区的音乐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正是有了我们在育才音乐组,有了我们小音乐家杜鸣心的号召和带领下改变了人们逆来顺受的态度,唤醒沉睡的人们,一起为抗战出一份力,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另外一个高潮,鼓舞着人们使全城人民团结一心,为新中国放飞出希望。
而这两次“音乐会”反响非常强烈,重庆各报不仅发表演出消息,而且发表多篇文章加以评论。大量的探讨音乐与现实人生的关系、音乐工作者于现实人生的关系及创作等一些理论问题。然而1943年秋,一切都由于陶校长发现同学们学习进步出现问题,于是在一次朝会上宣读著名的《创造宣言》,号召全学校师生行动起来,振作起来,发挥创造力,克服一切困难,大胆创造。而杜鸣心的《新山歌》在全校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反映,用自己的创作打破沉静,再而一次点燃了抗日创作的激情。其他同学的创造也在杜鸣心的引导下不断涌现。全校师生重新振作起来,创造气氛,为抗日救亡勾勒出胜利的画卷。杜鸣心用欢歌笑语,用他的音乐心声号召着群众,一直作为师生们前进的动力,一次次鼓励人们摒弃懒惰和封闭思想及为难的情绪,然而一人,千人 .... 万人,亿万个中国心凝聚在一起,人民站起来了为新中国的胜利迈出坚定统一的步伐,编织出了动听的旋律、美妙的歌声、锵有力的话语,众人奋起抗日为胜利翻开气壮山河的诗篇。
四、总结
杜鸣心在陪都抗战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对抗战起着不小的作用,是人们的精神支柱。通过分析讨论表明,他在陪都时期的音乐活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用音乐的感染力带领人们走向新中国。
参考文献:
[1] 张青玲 《著名作曲家杜鸣心:音乐人永远是年轻》[J ] 天津日报2007-10-26
[2] 傅显舟 《杜鸣心感恩遇“贵人” 》[J ] 音乐周报 2007年第34期
[3] 高峰 《杜鸣心:从难童到作曲家》[J ] 中国艺术报 第660期2007年12月11日
[4] 傅显舟 《其人其作及研究》[J ] 人民音乐 2008年第7期
[5] 孟 立 《薪水是个大活宝》[ M ]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 2007-7-4
[6] 刘 萌 《十年教诲人才辈出》[J ] 新华专栏2009-11-06
[7] 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 《重庆抗战文化史》[ M ] 团结出版社2005-08-01
[8] 沈尊光 《管弦笔耕共交响》[M ]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8.
[9] 徐 康 《雾都音画南方局领导的重庆艺术界抗战活动》[ M ] 重庆红岩联2008-12-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