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日醒”到“工友农友真英雄”(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王宏伟 发表于:2011-02-19 10:02  点击:
【关健词】英雄,真,农友,工友,何日醒,
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娱性音乐方面,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在萧友梅看来,这些活动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能同日而语。为国家振兴和社会进步培养有用的音乐人才,才是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

  “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娱性音乐方面,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在萧友梅看来,这些活动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能同日而语。为国家振兴和社会进步培养有用的音乐人才,才是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最终目的。1927年他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改建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后,由他担任校长并进行音乐创作,毕生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他是我国较早掌握西洋近代作曲理论,进行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
  萧友梅在留德期间所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1924年为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而作的《五四纪念爱国歌》,则是我国最早讴歌这场伟大运动的曲作。而作于1930年的《秋思》则是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他的创作,有的反映校园生活和对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如《中华好》《南飞之雁语》《新雪》《登高》《星空》《杨花》等;更多作品则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国难歌》《从军歌》,悼念黄兴、蔡锷的《哀悼引》,悼念孙中山的《总理奉安衣裳辞》等。他在深研西洋乐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很重视,主张“古今中外的音乐都要学习”,“音乐的骨干是一民族的民族性”。他曾谱写了大型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大提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曲》等作品。同时,萧友梅先生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现代早期音乐人才,如冼星海、贺绿汀、江定仙、李焕之等。
1924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之日,《晨报副刊》刊发了赵国钧作词、萧友梅制谱的《五四纪念爱国歌》。纪念五四运动那天,在北京青年会举办的国民音乐大会上,萧友梅欣然登上舞台,亲自指挥歌唱。这首歌壮怀激烈,豪情万丈,五四热血青年的英雄气概,在歌声中升华为中华民族“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重振河山”的斗志。
  一首歌曲或许无法改变一个历史进程,无法造就一个崭新时代。但是,那些昂扬向上的歌曲却能唤起一个时代人们的志向和勇气,却能给予舍身求法、为民请命的勇士们无私无畏的精神力量。
  刺向列强和军阀的红色利剑
  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历史征程。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强有力的统一战线。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封建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10月10日攻占武昌。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在北伐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宗旨下进行的。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伴随北伐战争步伐创作的歌曲《国民革命歌》由黄埔军官学校军官所作,1926年7月1日发布,定为黄埔军校校歌。歌词写道: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歌词还有另一版本:“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这首歌的旋律与著名儿童歌曲《两只老虎》相同。据说,这首歌在海内外尚有多个版本。总之,这首歌曲给人直抒胸臆、清新明快的感受。它作为一首军歌,无疑成为一把刺向列强和军阀的红色宝剑。
  工友农友真英雄
  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
  跟着领袖毛委员,走向雄伟的井冈山,革命要有立脚点,地是根来枪是胆。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
  这是一首选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歌曲,是一首湖南民歌,由词作家张士燮、陈杰整理而成,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工农革命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的难忘历程。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井冈山道路。
  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航向,毛泽东激情迸发,挥毫泼墨,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这首著名的词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