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难三弃三劝三面魏公子(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陈雪颖 发表于:2015-08-05 08:51  点击:
【关健词】魏公子;三难;三弃;三劝;三个性格特点
二劝:窃符救赵一事之后,公子自知触怒魏王,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窃取兵符保存赵国,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听闻此事后,确实有过一会儿的骄矜,自认为自己对赵国有功,担得起这份礼物。这时 ,他的门客及时

  二劝:窃符救赵一事之后,公子自知触怒魏王,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窃取兵符保存赵国,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听闻此事后,确实有过一会儿的骄矜,自认为自己对赵国有功,担得起这份礼物。这时 ,他的门客及时劝诫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门客一番提醒之后,公子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此自责并感到无地自容,自言罪过。
  三劝: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归。秦国听闻此事,仗着魏国没有公子这样的良将,日夜出兵伐魏。魏王对此惶恐不已,派遣使者去请公子回国。而公子因当年窃符救赵一事担心魏王怒气未消,警戒门客不得为使者通报,否则处死。
  当时门客中无人敢劝公子回国,毛公薛公明白公子此番行为大大不可,诚心劝导公子:公子能有今天名满天下的声誉,全都倚赖魏国,今日魏国有难公子不救,将来公子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话未说完,公子立变色,急忙驾车赶往魏国相救。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地为信陵君作传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描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
  司马迁写三难三弃三劝,使得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富有趣味性、故事性,这也体现出《史记》“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高超的叙事艺术。《史记》这种曲折有致,一波三折的叙事艺术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三国演义》中有“刘玄德三顾茅庐”,《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其好处在于:借助曲折动人的故事,写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魏公子列传》中除了三难三弃三劝以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三”。例如写公子与朱亥的交往过程,着笔三次。再如写公子将晋鄙军时,有“三言”,下达了三条命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三条命令,足以体现魏公子的大将风度和军事才干,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史记·高祖本纪》中汉高祖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魏公子的“三言”和刘邦的约法三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魏公子列传》中的数字“三”,让人在欣赏其文学趣味性的同时,也深深钦慕信陵君的性格的三个特点:仁而下士、忠心为国、知错能改,让人不得不感叹:“真不愧是太史公最得意之人。”
  【参考文献】
  [1] 陈圆圆. 趣谈《魏公子列传》中的“三”[J]. 文学教育, 2011.
  [2] 郭 连. 倾满腔热情塑真心英雄《魏公子列传》解读[J]. 作家与作品研究, 2011.
  [3] 包志祥. 《魏公子列传》解读[J]. 文学教育, 2010.
  [4] 顾世严.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论唐代诗人对《史记·魏公子列传》的接受[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
  [5] 张 雨. 《史记》史学、文学的价值以及现实意义[J]. 科技向导, 2014(12).
  [6] 曹础基.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