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是小说最主要的存在方式。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叙事模式,往往是一件事与另一件事的因果关系密切,依次推动情节发展。而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空间叙事手法的运用有了更频繁和更丰富的展现。下面,本文主要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小说常见的空间叙事技巧。
一、采用人物视角
以人物视角展现空间,可以折射人物心理,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思想,也赋予作品真实空间的以外的表现意义。王安忆在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的《长恨歌》里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从参加选秀到被官员包养,再到与几个男人的纠缠中死于非命。四十年的情与爱,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这篇小说有很多篇幅是用主人公“王琦瑶”——这个典型的上海弄堂女子的视角来展现,以折射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的心理状态和城市的风貌。如在她被导演相中去照相时:
“王琦瑶从化妆间的窗户看见了外滩,白带子似的一条。星期天的上午,太阳格外的好。海关大钟当当地敲着,声音在空气里散开,听起来是旷远的意境。江边的人是如豆的大小,亮晶晶地移动。王琦瑶的眼睛从窗外移回来,忽有些茫然的,不知自己来这里是为什么。”
王琦瑶眼中的外滩,明亮、旷远,阔大的背景下与她内心的压抑形成对比,她渴望成名,却害再一次失败,内心的矛盾和外部世界的平静联系在一起。
二、进行时空转换
作为中国青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笛安的《告别天堂》采用了时空二分法的结构,将作品分为高中时期以学校、音像店、回家的路、家为主要空间背景,和现阶段生活、工作场所为主要空间背景的两个板块,两条线索时空交错进行叙事。
小说采用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用几个不同人物的眼光来反复观察同一个事件,同时穿插他们各自在上学时期和上班时期的时空场景。小说第一章写在医院当护士的女主人公宋天杨和多年未见的高中好友周雷相遇,于是引发了对整个中学时代的爱恨情仇的回忆。这样的时空转换延伸了小说的表现张力,扩大了情节的发展空间。在因果关系的跳跃中,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增加了阅读快感。此外,在对过去和今天的交叉叙述中,时空转换的沧桑感、时代变迁的历史感,和个人命运的多重化发展交织在一起,几个青春少年的人生,便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思索和更真实的体验。
三、设置神圣化场景
小说对特定场景的反复建构和强调,也是空间叙事的一个常见技巧,这往往使作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标志。以张炜的《古船》为例,这部小说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文中多次描写芦青河,先是写老庙中了巨雷在大火中焚毁,接着就是芦青变浅变窄,大船搁浅,码头干废。接着一场地震震塌了古城墙……洼狸镇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苦难。在芦青河河水丰沛的时期,洼狸镇兴旺发达,船运贸易频繁,而河水干涸之后,洼狸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变得贫穷荒芜,小说的最后写道发现了新的地下河,象征着这个古老的镇子又将燃起新的生机和活力。芦青河的流淌代表着生命的生生不息,由河水、老磨、古船构成的一系列场景都见证着这片大地和它的子女艰难发展的历史轨迹。
四、景物和意象
大量的景物描写和意象构造是空间叙事的重要手法。《红楼梦》能在一个大观园里演绎封建大家族的十余年的兴衰荣辱,塑造数百个人物的悲欢离合,是靠精繁细密的场景布置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实现的。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这段: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大插屏、雕梁画栋、游廊厢房”,这些景物描写真实有力地一笔勾勒出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恢弘气派。曹雪芹深谙空间艺术的展现之道,“他在小说这个时间艺术中,巧妙地揉进了绘画这个空间艺术的笔意,使《红楼梦》的景物描写,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宝玉从栊翠庵折来的那枝梅花,作者是这样写的:“只有二尺来高,傍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问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葸”(第五十回)。
再看张爱玲的小说,她以沦陷的上海为背景,用独特的景物和意象构造了另一个封闭的世界。“实际上,张爱玲的绝大数小说的场景常常是一个黑暗而封闭的房子,孤绝于外面的现代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张爱玲的上海近似曹雪芹的大观园,都是与外在现实世界隔离的、自闭自足的空间,居住在其中的任务都以自己的方式体会欲望或摒弃欲望。”《倾城之恋》的开篇写道: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老钟和胡琴的意象,表现了怀旧的气息,也折射了封建没落贵族与时代发展的脱轨。
五、幻想和想象
丰富的幻想和想象,也扩展了空间叙事的空间。
在加缪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局外人》中,一件过失杀人案在司法机器的运转下,被加工成为一个“预谋杀人案”,被拔高到与全社会全民为敌的“罪不可赦”的程度,必须以全民族的名义处以极刑。主人公默尔索死于意识形态、世俗观念的肆虐,沦为“局外人”。小说的最后写到:
“我筋疲力尽,扑倒在床上。我认为我是睡着了,因为醒来时我发现满天星光洒落在我脸上。田野上万籁作响,直传到我耳际。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海水的气味,使我两鬓生凉。这夏夜奇妙的安静像潮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全身……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想起了妈妈”。
这段文字中,主人公接近死亡,作者用幻想为他的悲剧命运增加了审美色彩,在对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的空间构想下,主人公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心扉。从而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