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世界》看戴维.洛奇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亓芹芹 发表于:2011-10-13 14:20  点击:
【关健词】小世界;学者;讽刺
戴维洛奇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学院派中的小说家,他的文学批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他的校园三部曲中《小世界》的产生背景以及分析一下其中所体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特点,以便于我们更好的研读作品。

戴维·洛奇是后现代主义中学院派的作家,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出了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也有许多资料把他定义为小说家、批评家,也有的把他定义为学者。他可能被中国的作家熟知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著作,比较有名的《小说的艺术》,同时也有他的小说,如校园三部曲《换位》、《小世界》、《美好的生活》表现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戴维·洛奇早期发表的小说大部分是关于天主教的,在他的创作后期主要是一系列的关于学术界的小说,不论是早期的作品,还是他的校园三部曲,都对当时英国的大背景做了一个小的缩影。
  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下关于《小世界》这部小说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所反应出的英国的社会背景,看一下《小世界》所表现出的戴维·洛奇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首先看一下《小世界》的产生背景,这部小说发表1984年。要追溯背景这就得必须从他的生平来看,1935年出生的戴维·洛奇在童年的时候经历了二战,在二战期间,教育界颁布了一部规则,规定了义务教育平等,从而使戴维·洛奇在求学路上有了建树;又经历了大英帝国的土崩瓦解,又经历了由工党执政再到撒切尔夫人执政这一过程;同时在1960到1968年这几年时间又出现了通货膨胀,享乐主义思想弥漫、性解放运动泛滥、同性恋合法化等传统道德的土崩瓦解。那么戴维洛奇作为一个社会人必然对那个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着清晰的感受和认识,同时那时他已经是一个学术界中的人,作为一个学术界中的人,结合着当时的社会大染缸,这些东西不停的积淀酝酿,那么终于在1984年我们看到了学术界的浮华以及在文人之间所发生的啼笑皆非的事情。
  《小世界》是对传统文本的结构,符合后现代主义创作的特点,不管是在语言、主题、还是叙述结构上都对文本进行了解构。我们在解读洛奇的《小世界》时可以看出,洛奇的演绎与阐释是独具匠心的,在当今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年代,现代西方社会已经经入了知识膨胀,信息爆炸的后工业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了多元的合法化危机,其实这种状况,反过来深刻的规范了人民的心理,那么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极端倾向就会产生,商品意识充斥到各个领域,高雅和低俗的共存事必成为时代的一种趋势,那么他们之间的对立就会被认为的消解掉。戴维·洛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构筑了《小世界》这部具有多重意义的著作。
  戴维·洛奇言“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两面”,这种两面或许正是他的著作的一个写照,插科打诨中充满讽刺意味,以讽刺剧的形式反应现实正如创作了《四壁之间》洛奇指出:“相比较而言,哪部作品微不足道,而且寿命很短,但是他采用了喜剧手法,对我而言,这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小世界》是一部喜剧兼罗曼司,而喜剧或许是与后结构美学最为格格不入的文体。”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体悟《小世界》中所体现后现代主义的创作创作特征:
  (一) 元小说的技巧
  在戴维·洛奇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小说的艺术》中提到,并且元小说的始祖可谓是《项狄传》。我看到这一理论的理解为:作者在作品中借助多种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作者既是作者又是批评者。用戴维洛奇自己的话说就是“关注小说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具体做法之一就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直接或者通过人物对小说自身发表评论,从而使建构性的叙事文本和解构性的批评文本混合在一起,也就是自我建构的同时又自我解构。例如《小世界》中关于文学道德标准的落寞揭示了传统文化的衰退。戴维·洛奇的小说描写了对于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支持者的失望,并从理论批评的层面质疑了理论本身的实效。他以“小世界”作为小说的题目就是暗示了那些为了追求名利和个人利益而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要想实现他们的欲望是很虚幻的。
  (二)反讽的技巧
  1,对比
  我们知道讽刺是对对象本身的某种一针见血的揭示,无论对象穿着多少层假象的外衣,都将被一一剥光。戴维·洛奇是成功的运用讽刺的佼佼者之一,他在文中运用了人物反讽、情景反讽、语言反讽,同时他还借用了各种典故以达到讽刺的目的。特别是在文章开头,《小世界》将当代学者们开研讨会与古代基督教的朝圣对比,以此来讽刺学术界的不良风气和学者们得不学无术。当代学者们开研讨会与古代基督徒的朝圣有着鲜明的不同:中世界的基督教朝圣是十分虔诚的,怀着对上帝的无比尊敬和崇拜,而当代的学者参加各种研讨会,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私心,是为了借此给自己上位。中世纪的基督徒是清心寡欲的,现代的学者们虽然也在貌似寻找自己的圣杯,但这圣杯并不是学术,而是各种消遣娱乐。正是通过这些古今对比,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讽刺效果。正是由于如此,才为我们打开了象牙塔的大门,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惟妙惟肖的学者百像图,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肮脏,剥下了所谓的精英们得外衣。从而探讨了现代文人的生活状态、道德观念的缺失以及信仰的缺失,精神世界的虚妄。虽然是写了一个学者的世界,但全然不能让人起敬,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
  2,喜剧
  为了更好的达到讽刺的效果,作者还刻画了许多喜剧性的人物以及结构,戴维·洛奇在刻画喜剧人物时并没有将其漫画化和丑化,例如,在对扎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没有可爱之处,他真心关心像珀斯那样的年轻人,他虽然遭到绑架受到了嘲弄,但总算有惊无险,最终他还是放弃了狂妄的追求回到了常人的生活轨道中。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人物珀斯,作者也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与现实无法融合的局外人。洛奇在小说中始终以充满喜剧色彩的调侃语气叙述珀斯的不合时宜,他的生活观和学术观处处与他人发生冲突。在那个物欲横流,享乐主义至上的后工业社会,只有他还信奉“婚前的贞洁”,把安吉里卡看作纯洁爱情的化身。其中对他最大的嘲讽就是他追求安吉里卡的失败:他为了与安吉里卡约会而偷偷去买避孕套,却错买成婴儿食品;他担心第一次约会缺乏经验,红着脸去看色情电影,却感觉到纯洁的爱情受到亵渎;然而就在珀斯几乎绝望的时候,误将从事色情事业的丽丽认作安吉里卡,这一极具讽刺味的结局表明,表面上珀斯有着坚定的目标,但他所追求的安吉里卡如镜花水月,非常虚幻。正如丽丽所说,他“爱的并不是安吉里卡,而是一个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