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上,而其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以资本家为主,且茅盾笔下的资本家都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而这种资本家的悲剧形象完全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现状造成的。茅盾笔下的资本家都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中国,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超前性,但力量还不够强大,在那种特殊社会情况下根本无法成功。但把目光转移到现代,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引起外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获得很大发展,茅盾笔下的资本家形象在当前社会格局中是成功人士的象征,是人们羡慕的对象,国家的主要纳税人,不但在经济上富有,而且在政治上也具有较高地位。简言之,《子夜》中资本家吴荪甫的梦想在当今已彻底实现。如此一来,茅盾小说中的资本家形象在当今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中国有着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看,茅盾的小说应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时代影响力的作品,现笔者将对此进行相关探究。
一、茅盾小说生产力观与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观一脉相承
茅盾小说善于塑造资本家,可看出茅盾认为新的生产力需要在企业中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生产工具。资本家经营企业,企业和金融、证劵等因素融为一体已成为茅盾小说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其长篇小说《子夜》中这一观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小说中主要叙述了吴荪甫发展实业的艰辛过程,他是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导在企业发展中使用先进的生产力:在生产工具上引进了意大利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师从德国;注重和同行进行紧密合作,如与杜竹斋合作发展产业,和王和甫等人构筑实业有限公司;此外在企业管理中能重视对优秀人才的识别和选拔:譬如对忠心耿耿但却庸碌无能的莫干丞的摒弃,对为人高傲但能力较强的屠维岳的大胆提拔;繁重的工作令其每天沉溺于市场竞争,无暇顾及家庭生活,以至于对妻子的外遇都毫无察觉,表现出超乎常人的事业心以及私人生活的随意性;为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择手段,譬如让刘玉英利用美色打探赵伯韬的商业机密;由于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外来企业持排斥态度,例如坚决不与外资企业合作。可见,吴荪甫除了对外资企业坚决排斥外,其他各方面的表现可看成是我国当今某些优秀企业家的真实写照。在上述分析中提及的关于吴荪甫的商业知识,用人标准、经营理念、工作态度、旺盛的精力、超乎常人的魄力从企业角度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企业家应该效仿的榜样。因为中国正急需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来发展国家的民族工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但这样一部作品却写于一九三一年,超前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表现出非同凡响的时代意义。
二、茅盾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性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茅盾是唯一个被广大资产阶级拥护的。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茅盾的话剧《清明前后》在重庆演出时,很多资本家慕名而来宴请茅盾以示感激之情。究其原因在茅盾的小说中对资本家尤其是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同情,而对腐朽落后的地主阶级则表达了鄙视至极的憎恨感情。例如他在《子夜》中创造的冯云清和曾沧海形象则是把地主阶级的丑陋面目揭露的淋漓尽致、一览无遗。从这个角度可看出茅盾小说展示的内涵恰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心声。而这仅是资产阶级推崇茅盾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在当时那个纯文学的年代,很多作家仅是对风花雪月的场景舞文弄墨,尤其是对陶渊明式的田园归隐生活描绘得尤为详尽。而茅盾却以竞争性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的变化,即使是任何诗情画意都被茅盾竞争化了。如《子夜》中恋情、交际花社交、紫金醉迷的娱乐生活、休闲式的旅游活动、教授的学术研究等都蕴含着较强的竞争意识。而小说中的企业经营以及金融投资中的竞争因素就更不言而喻了。可见竞争意识成为《子夜》表述的主要思想,这部小说告诉人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是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人们一定要树立较强的竞争意识,否则将被时代抛弃。而这种思想不但深受当时广大资本家的推崇,更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超前性。这种超前性不正是当代中国社会真实面貌的写照吗?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各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身处其中的人们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可这种境况竟被茅盾在七十年前以超前的眼光展现在其作品中,我们不能不惊叹茅盾先生的超前意识。茅盾也正是因为在其小说创作中表现了超前的竞争意识,从而令其小说创作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茅盾先生用敏锐的目光、超前的思想在其小说创作中展现了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观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而这些都是当今中国的显著特点,因此,茅盾小说创作对当代中国具有不同凡响的时代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吉辉.从吴荪甫想起的——读茅盾先生《子夜》点滴[J].中国集体经济,2000,(03).
[2]魏洪丘.试论《子夜》的经济意识[J].上饶师专学报,1995,(01).
[3]梅启波.从《子夜》看茅盾小说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4]文俊.茅盾都市小说创作的审美新质——以《子夜》为中心[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