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格迥异的诸多绘画形式中,客观地反映事物,追求对象造型的准确性是其基本要求。解决造型问题的常规方法已有很多,在此不做赘述。这里根据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来谈谈如何把形画准的一些非常规方法,使画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视角解决形的问题,仅做为对常规方法的一点补充。
一:剪影形观察法
在绘画诸多的观察方法中,首先强调的一般都是“立体的看”。但这里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平面的看”,先平面后立体,先解决“形”,再解决“体”。
形是绘画造型中平面的视觉元素,是物体二维的平面形状,也是物体所呈现在视觉中的外轮廓。这种直接指向边线围成的外形就是我们所说的剪影形。从剪影形出发学习把形画准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途径。
剪影形观察法是绘画中一种较为特别的观察方法。在这里,看一个人会不会画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建立了抽象的“平面”形状意识,或者称之为“剪影”意识。通过训练,我们首先要能够把任何复杂的物体看成剪影,这种训练指向的是形状的个性特征和形状之间的区别。
为了做到把立体空间的事物还原为平面的形状,我们可以尝试按以下方法去做。
(1)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感觉你所看到的而不是知道的,暂时忘却自己画的是人还是物,看到的只是形状和形状之外的负形,并且要不断地比较它们大小和形状的不同。
(2)眯起眼看对象,利用睫毛和进入眼睛的微弱光线过滤掉那些扑朔迷离的光影和明暗干扰,从而专注的判断和归纳外形特征。
(3)单眼观察法,就是只用一只眼睛去观察对象。其主要原理是:从眼睛的生理功能上去排除因深度空间而造成的形体变形。避开因双眼观察而产生深度立体感的知觉常性,以及这一功能对绘画造成的干扰。在“单眼线索”的情况下仍能感知一定的深度感,这时,物体的远近关系已经转化为上下左右的关系和平面重叠的层次关系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从“单眼线索”的生理机制(局限性)上有效地消除了知觉常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将三维的形体、空间转化为二维形象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外形不是单纯的指整个被画物的外形,还应该包括我们把被画物分割成的若干区域。在大的剪影形的背景下再分为互相依存、互相交错、互为正负的小剪影形。诸多的剪影形相互纠结,外形、内形、大小剪影形相互牵制,共同营造出关于“形”的和谐氛围。
二:负空间观察法
在作画时,我们需要的是形象的形状,也就是正空间,那么形象之间的空隙和形象周围的背景都可称之为负空间。“负空间观察法”是指利用物体之间的空隙来观察和检验形体准确性的观察方法,是与剪影形观察法相联系的辅助手法。我们知道,在绘画中,画面是背景与形象相加之和,背景等于画面减去形象,这就是说,如果形体画得准确,形体之间的空隙形状也应与对象相适合;反过来说,如果空隙的形状与对象形状能够相吻合,其周围的形象形状也将基本正确,即画面减去空隙等于形象。
在开始作画时,有时我们可以直接从负空间入手,利用负空间的形状烘托出形体的形状。有很多时候,由于被画物的特定形状,以及透视、光影等的干扰因素,常常误导我们对形体的形状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时我们倒不如避实就虚的把负空间做为找形的切入点,因为它的干扰因素相对要少的多,再结合剪影形观察法,确定形体形状似乎要更快些。
此外,由于被画物的立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可能会产生许多的层次,那么,在某部分后面的层次也可以理解为是前者的负空间。而且同样可以利用一层层的负空间来检验和塑造前者的形体。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负空间来检验形体的准确性。通过对形体之外的负空间形状的判断与比较,会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反却又全新的视角,增加了一个比较和参照的依据,从而从反面求证形体的准确性。所以,就这个意义上说,负空间形状的准确性与形体的准确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三:三角形校形法
在造型的过程中虽然我们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错误一定要及时的给与发现和修正,那么三角形校形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诸多的几何形状中,为什么唯独提到了三角形呢?这是因为在所有的几何形当中,三角形是最灵活、最经典的,同时,三角形又是最单纯、最易识别的形状。任何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我们怎样运用三角形来发现造型的准确与否呢?首先,我们在被画物上确定三个点,用视线把这三个点连接成一个虚拟的三角形,然后,在画面上找出相应的三个点,用轻轻的直线连接成一个直观的三角形,最后把前后的这两个三角形进行比对,主要看形状是否存在差异。如果两者形状不同,则说明位于三角形顶点的某个点定位有问题,并及时给以更正。以此方法可以在被画物和画面上取很多的点,连接成很多的三角形,并且这些三角形是可以相互穿插和重叠的。这样,我们就会营造出一个三角形所形成的校形网络。画面上所有的位置和形状都会在这个网络中多方位的得到印证,从而起到校正形体的目的。
总之,多一种科学的方法就多一分成功的把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不同方法的探索、训练并融会贯通,培养出我们有别于常人的特有观察方法,逐渐告别知觉常性,从而建立一种画家的职业性统觉,练就一双关于“形”的火眼金睛。
参考文献:
[1]乔迁.《在艺术设计中素描问题新探》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5卷第4期
[2]方艳.《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 第4卷第2期